☺︎ 感謝我的文章有緣被你看見,歡迎來結緣 訂閱費雪的電子報 📨
陪孩子時,我很喜歡在公園裡進行人生觀察👀 ,可以觀察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當我看到不錯的模式,我可以參考學習,看是否能融入到我們家的育兒生活之中。
那天,同一個場景,我與另一個媽媽的台詞是完全不同的。
當3個孩子同時擠在約1公尺高的看台上,我馬上制止他們:「你們這樣太擠了,小雪(化名)你先下來!」
我這麼說的時候,孩子們都不理我 🫠
而另外一位媽媽說話有技巧多了!「阿奇,你們會不會覺得位置有點太小、太擠了呢?」
孩子聽到這樣的語句,也感受到被尊重,馬上也回應了我們,三個人便七嘴八舌的討論:
「對啊!阿奇都這樣上來擠著我~」
「你要先下去⋯⋯」
「是啊,真的很擠,應該要⋯⋯」
五歲的孩子們,聽到了開放式的引導句,開始討論了「解決方式」⋯⋯
透過日常的真實體驗,也幫助、提醒了我,要把學習帶到生活裡
前陣子,觀看了幼教博士周育如《10堂課教出孩子的好情緒》,裡面就有一段是談到手足們的糾紛,通常大人的主意,反而常常是「餿主意」😅,而且大人的提出的解方還有可能造成其中一方心裡感受到不公平、壓迫或委屈;最好的協調方式,其實是讓孩子們自己協商、討論。孩子們想出的方法,有時天馬行空,跳脫大人的預期,但卻是手足之間可以接受的方式。
剛好,在公園裡的真實對話之中,突然又提醒了我,說話時可以而有一點覺知,不太快帶入自己的主觀的想法,在不涉及危險的狀況之下,把討論空間留給孩子們。
最近也抱著這樣的心情與先生對話,也發現似乎能比較接納彼此了,雖我們經常觀點不同,曾經想要說服誰或是講到對方聽懂為止?那氛圍是糟糕的,抱持聽就好、接納的心,相處起來舒服多了。
又想到《10堂課教出孩子的好情緒》裡談到與青少年的對話技巧,就是複頌對方的語句,對方會感受到被看見、被聽到、被認同,這技巧不只可以應用在青少年,很多情境都能帶入!(當然真心也要放進去啦☺️
薩提爾女士(Virginia Satir)說 “ We must not allow other people’s limited perceptions to define us.” 我們千萬不要讓他人有限的觀念來定義我們;那麼,我也想說我們也不該用我們有限的觀點去定義別人,包括我們的孩子。
IG圖文版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閱讀心得: 利用腦科學,培育影響下個世代的孩童全腦心智
𖤐 歡迎合作邀約,共創美好!
🔥 旅行省錢神助手!KKday 最新機票&機加酒優惠(持續更新中)
✈️【超值機票】
📍越南峴港|5~6天| NT$6,999 起
📍日本沖繩|4~5天|NT$8,888 起
📍韓國首爾/濟州/釜山/清州| NT$5,699 起
📍大阪|5天|NT$11,388 起 (自選超值方案&贈唐吉軻德優惠券)
📍東京|5~6天| NT$7,888 起
🏨 【機加酒優惠】
📍東京淺草飯店自由行 5日|早餐+接機|NT$24,900 起
📍富士山攻頂+東京半自由行 5日|山屋+池袋飯店|NT$33,900 起
🚀 全新服務!費雪 1對1 親職對話與陪伴!
🧘♀️ 這場交流對談適合誰?
✔︎ 渴望學習正向教養,改善親子關係的父母
✔︎ 有育兒困惑,希望獲得實際建議與靈感的家長
✔︎ 想透過蒙特梭利方法,引導孩子自主學習的父母
✔︎ 關心親子情緒健康,想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的家長
✔︎ 在忙碌生活中,尋找育兒與自我平衡的父母
💡 有些課題無法一蹴解決,但費雪能夠給您支持、陪伴與引導。 媽咪好評記錄
🌟 守護孩子的健康 好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