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收最新乾貨 \費雪愛分享/
‼️ 以下劇透提醒 ‼️
近期在臉書上看見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分享 Netflix 的記錄片《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這主題相當有趣:同卵三胞胎在三個不同成長環境下長大,經由不同經濟能力的父母分別撫養,究竟會有如何的際遇呢?我們的人生,到底是在先天基因形成時就定形了?還是藉由後天的環境,持續地不斷成長呢?
《三個一模一樣的陌生人》故事是如何發生的?
(照片出處:azcentral)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 1950 年代,一個心理學與精神科學剛起萌的年代。
有一位具有權威性的美國兒童精神科醫師 Peter B. Neubauer 獲得某機構的研究基金。Peter 的研究團隊與 猶太家庭和兒童服務委員會、路易絲·懷斯領養機構共同合作執行了這一項長達十幾年的研究:究竟是「先天」,還是「後天」來形塑我們呢?人格教養是如何形成的呢?
將剛出生的同卵胞胎安插在不同的領養家庭,每年記錄同卵胞胎的智力與行為的發展,而這長達幾十年的研究結果,68大箱的研究記錄目前封鎖在耶魯大學的圖書館內,研究結果需至 2066 年才能公諸於世。(推測太不道德了,等實驗者都過世了,再公布是否對當事者傷害性較小呢?)
電影中的三胞胎分別住在三種刻意安排的家庭裡:
白領階級的 Bobby (高等教育)
Bobby 的養父是位醫生、養母是位律師,Bobby 從小就受良好的高級教育。父親陪伴他的時間並不長,父親著重的是責任。Bobby 個性較為保守。
當 Bobby 得知手足 Eddy 自殺時,反思著 Why not me? Why Eddy?湧起想代替手足死去的心情⋯⋯
中產階級的 Eddy (嚴苛的軍事教育)
Eddy 的養父是位嚴格的老師,注重紀律。當 Eddy 行為脫序時,經常處罰他,年幼的 Eddy 情緒有較大的波動。家人之間沒有分享心事的習慣。養父認為:「雖我們不聊心事,但是我們會保護彼此。」
養父子之間的情感關係是冷淡的,Eddy 也很少在外界聊到他的養父。 Eddy 一直覺得自己在家裡相當孤獨,似乎不屬於家中任何一個位子。
Eddy 是最想找到自己親生母親的一位孩子,雖與生母見面後,聽到的事實不怎麼愉快。原來,他的生母在派對之中,不小心被搞大肚子,年輕生下 3 胞胎的她,只好把他們送去猶太人的領養中心⋯⋯
Eddy 在外界看來,個性是相當坦率,喜歡群體生活,特別喜歡拉攏大家在一起,希望大家能和平共處,最注重「團體」了!但,在三兄弟合夥的餐廳拆散後,在嚴苛教養中長大的他,Eddy的內在世界垮了,相當沮喪⋯⋯最後,Eddy 得到了精神躁鬱,某天心裡跨不過去⋯⋯34 歲的他,舉槍自盡。
Eddy 的養父分享:「或許我少教了他如何好好活著,是我教的不好吧?」(看到這段,覺得心好酸喔,養父充滿著自責 &批判自己⋯⋯)
藍領階級的 David (愛的教育)
David 的養父是外來移民,英文是他的第二語言,家裡經營著一家小店,受的教育最普通。養父個性相當熱情、慷慨、經常擁抱與親吻自己的孩子。當三兄弟首次相聚時,他們一行人在 David 的家庭渡過最長、最長的一段家庭相處時間。
同卵胞胎的神奇相像之處
當他們一見面,就完全接納對方了,連結與熟悉的時間不到一秒!多麼的美好!
喜好
同卵胞胎的喜好意外的相似。如:他們都喜歡抽同一個品牌的香煙,都喜歡年長的女生(因他們都有一位大他們兩歲的姐姐)
肥胖的手掌
三個人的外表是相像的,尤其是眼神,與那肥胖的手掌。
無意識的慣性
三個人無意識作的動作是雷同的,原來慣性有基因影響的成分在。
出生即被拆散,親生母子之間的能量失衡
這個實驗在孩子剛出生時,就拆散手足,分發到領養家庭之中。相當違反道德的真人實驗,為了滿足學術結果的慾望,不在乎被試驗者的親感需求。(但,研究員助教說在 1960 的背景時空之下,那時沒有人會說是不道德的。)
剛好,我最近在德國心理學家:海寧格的《愛的序位》之中,認識了家族能量之間的平衡。海寧格在書中提到:尤其是在正常的情況下,不推崇領養,因領養會拆散了原家族中流動的能量,而導致不良結果,影響了和諧與平衡。
嬰幼兒的分離焦慮
三胞胎剛分離的時候,當還是小嬰兒的他們,會用力的撞自己的頭、哭鬧,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
產生精神疾病
我個人認為是因為拆散了親生母子,能量的失衡,導致母子都有精神疾病,並不是研究單位找有精神病遺傳學的孩子來作研究。
將三胞胎送給領養單位的生母,放棄孩子的她有酗酒的傾向;Bobby 與 David 在青少年時也有待過精神病院,而 Eddy 的精神病發生在中年後,最終走向自盡。
(照片出處:azcentral)
先天的基因塑造我們?還是後天的教養形塑我們呢?
導演拍攝的腳本先讓我們反思,若同卵胞胎有這麼多如此相像之處,若個人發展與後天無關,那麼我們是不是什麼都不要作,原來,一切都注定好了呢?
這項未解開的祕密學術研究結果存封至 2066 ,心理學家到底在研究什麼?研究後的心血又是什麼呢?
在故事的最後,看著三胞胎重聚,參與中年成長之路的好友說:「我不需要看結果,我可以直接說,絕對是後天形塑了我們!後天可以克服一切。」
個人小結
我很喜歡導演在最後才呈現出一絲絲的希望給予觀眾,帶給我們成長性思維。我也相信,「先天」就像「硬體」一樣,只能些微改造,但「後天」好比「軟體」一樣,可以無限的升級,大腦具有可塑性,能透過學習、認知來改變我們的行為,來活出自己美好的人生。
我也相信,「愛」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也是最強大的。不管你的DNA是哪一種,多給孩子抱抱、肯定,建立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你可能會喜歡的文章
快樂實現自主富有: 傳奇創投創業大師拉維肯的投資智慧與人生哲學 閱讀心得
《當我不再像自己時,我終於活出自己》提提研面膜腦闆李昆霖的中年之旅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閱讀心得:幫助孩子建立正向的價值觀及自我肯定
🌟 關注《Fish》官方LINE • Facebook •Podcast •YouTube •爸媽打怪讀書會私密社團
我相信,分享的每一「點」,可與他人連結成「線」,成為更好的「面」🥰
💌 您的轉發與分享,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 家和萬事興,教養必修課!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課:12 個對話練習與心法
人氣專家羅寶鴻結合教養金三角「薩提爾、蒙特梭利、阿德勒」精髓,帶你安頓自我,看見孩子「沒規矩」背後的原因,用正向教養教出好規矩。
讓高顏值、聲音安定的寶鴻老師帶領父母走進內心的安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