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孩子順利成長的生命助力,爸媽與其逼著孩子痛苦學習,不如耐心等待寶寶敏感期的到來,讓寶寶依照內在導師的指引,自動自發的快樂地成長、學習

—《在家玩蒙特梭利 》

蒙特梭利是依「孩子主導」的育兒方式,透過瑪莉亞.蒙特梭利多年觀察孩子內心深處的發展而歸納出「幼兒敏感期」,敏感期的期間是孩子學習新技能的好時段,自發的對於某種事物特別熱衷。透過觀察敏感期的到來,可以提示家長該給予孩子哪些輔助,事先準備好環境參與相關課程,讓孩子盡情體驗與學習。

當敏感期的需求爆發時,孩子小小的身體具備了不容小覷的能量,不分時間、地點, 執著且關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像一盞燈單獨照在某些物件上,看不見其它物體,感興趣的事件就是孩子的小宇宙。若家長可了解到孩子敏感期內心的湧動與熱情,能夠允許孩子盡情的宣洩與爆發他們的敏感力。孩子天生具備吸收性的心智,他的學習熱情是驚人的。我們需要做的是:觀察和保護,寬容、暸解、愛、自由,鼓勵、期待,讓孩子在敏感期中獲得滿足,並學得能力。

觀察幼兒, 察覺他們的需求,盡可能的滿足他們;這就是蒙特梭利的方式。

“I observed little children; I sensed their needs; I tried to fulfill them; they call that the Montessori Method.” – Maria Montessori

0~6歲之幼兒敏感期圖表

語言 0~6 歲

  • 0~8個月:孩子透過自發的「咿啊」做自我訓練,也嘗試理解某些「字」、「詞」的意義
  • 9~12個月:開始進真正理解成人的語言,10個月進入萌芽階段
  • 13~16個月:會用一、二個詞代表一句話的意思
  • 17~24個月:簡單句階段,語言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都有爆發性的發展
  • 25~32個月:出現大量複合句,學會語言評價,也使用語言支配他人
  • 33~48個月:三歲達到高峰,特別愛講話,像個小大人可加入各種活動
  • 4~6歲:提昇思維表達能力。

父母的準備:

  • 寶寶獲得數量大多取決於「母親對寶寶說話的數量」,請母親多與寶寶對話(這裡我也要加入父親啊)😆
  • 成人一定要說文明、規範、準確、富有美感的口語,為寶寶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不斷協助寶寶擴展句式。
  • 兒語是寶寶最愛:句子短小而簡單,音調較高,表情豐富活潑,語氣誇張,配合肢體動作。
  • 兒童的自言自言是把心裡所想說出來,是一種「情不自禁」的語言(好天真喔,媽媽心融化)💛
  • 父母不要嬰兒嘮叨而厭煩,要成為寶寶可以交流的聽眾。
  • 給「口吃」的寶寶寬容、耐心、愛,陪他遊戲、唱歌,唸有韻律的歌謠
  • 若孩子持續測試「語言的威力」(詛咒、罵人),隨時激怒你,家長只有一個原則:冷處理,不作任何反應。讓孩子感到無趣。
  • 孩子越小學習雙語越加容易,語言學習需經歷「接收–理解–表達」的過程,只有浸泡在環境才有利於吸收,絕非只是學習幾個單字那麼簡單。

感官(聽、視、嗅、觸、味覺)0~6

  • 3個月~1歲:視覺敏感期(警訊:眼睛斜視、瞳孔有白點、常揉眼睛、常被小東西絆倒)
  • 3個月~1歲:聽覺敏感期
  • 1個月~1歲:嗅覺與味覺敏感期
  • 3個月~6個月:觸覺敏感期

父母的準備:

  • 最先發育的是視覺,關鍵過程在1歲之前的嬰兒期,補充足夠的DHA提昇寶寶視覺敏感度(哺餵母奶時需攝取、配方奶都有)。視覺發展的很早,若能提早發現視覺發展的紅燈尤為重要
  • 書中有寶寶詳細0~1歲的視覺發展進程表,歡迎大家購書來參考
  • 新生兒出生就有聲音的定向能力,可感受外來的刺激適應環境;不要刻意製造無聲環境,多與孩子說話。若想讓寶寶多掌握多門外語,就在一歲前多找幾位「聯合國」朋友多和寶寶聊天
  • 若寶寶經常拉耳朵,往往是耳朵內出現液體的信號,也是耳部感染或中耳炎造成寶寶失聰的危險因素。
  • 在寶寶嗅覺和味覺敏感期多給孩子豐富的味覺與刺激,減少「挑食」的可能
  • 4個月時,寶寶才開始喜歡鹹味,也可以開始準備副食品。1歲之內是口味形成和味覺發展的黃金時期
  • 口腔期滿足寶寶吃手,也可提供固齒器滿足需求;不要阻止寶寶用嘴去探索(提供安全可咬的物件)
  • 寶寶喜歡用手不停地亂丟東西時,預告手的敏感期到來
  • 每個寶寶都會透過輕、重、尖、鈍、冷、熱的感官刺激來探索世界

細小物件 1.5~4

寶寶探索細微事物奧秘的積極性,開啓智慧的第一道門

  • 1.5歲起:對細小事物感興趣萌芽期
  • 2歲:寶寶的視野注重枝微細節,培養寶寶觀察力最佳時期
  • 3歲:觀察、抓、握、捏細小的物品提高協調、精細動作、認知

父母的準備:

  • 在寶寶體驗與探索的同時,要排除環境中危險因素,在安全中探索,在感知中蛻變與成長。(七寶常撿拉圾送媽媽,若去公園撿到枯葉後,一定會將孩子的小手擦乾淨;若居家環境,則要留意插頭,加上安全防護蓋,保護幼兒的盡情探索)
  • 多和寶寶玩觀察力、注意力的遊戲(2歲的七寶很迷KidsRead四國語言中的「找找看」的遊戲)
  • 幫助孩子認識花草、昆蟲(若能在大自然探索最佳了,我們也常跑科博館🌳)、看螞蟻、撿石頭、逛超巿,促進語言和認知的發展
  • 用細小物品作手工

秩序 2~4

內在的秩序感(生活有序)讓寶寶更有安全感,更快樂。這份快樂會伴隨寶寶的一生,成為他今後成長的助力。

  • 0~2歲:秩序感萌芽期,寶寶會因為秩序被破壞時煩噪、啼哭
  • 2歲:任何環境、秩序的改變會刺激寶寶。寶寶會勇敢表現自我,對這些改變說:「不要!」
  • 3~4歲:對於被破壞的秩序都要從頭再來,表現固執、一意孤行的傾向

父母的準備

  • 約2歲時的秩序敏感期特別明顯,孩子「固執地」要把東西放回某處。(父母需要諒解)
  • 寶寶的心裡活動是有一定的秩序的,當寶寶尚未超越這秩序時就會產生「執拗」現象;「執拗」是孩子的自我成長,當自我逐漸形成,提昇至意識層面時,因此才不易妥協。
  • 對於「秩序期敏感」的寶寶表現的執拗,父母不要和寶寶「鬥智鬥勇」,要作到耐心、尊重、理解、觀察、傾聽寶寶的要求。同理但不處理-羅寶鴻老師的方式)
  • 2歲小孩對於別人承諾的事特別認真。家長不要輕易、草率的許諾,且必定要說話算話,決不食言
  • 外在秩序的破壞會帶給寶寶不安全感,思維、感覺的混亂。使得寶寶不得不把精力轉移在無秩序環境的對抗。(所以旅行時,我連七寶的被子、枕頭全套都帶上了,實驗真的有效😆)
  • 從一出生就讓嬰兒在固定的地方餵奶、睡覺、換尿片、玩遊戲、做活動,建立內在的秩序,適應新環境與新生活。(難道是我沒有培養固定刷牙的位置,七寶才對刷牙這麼反抗嗎?😨)
  • 規律的作息,整齊有序的家庭環境(一起收玩具)滿足寶寶秩序敏感期的爆發需求
  • 透過公共場所規則培養秩序感,如排隊溜滑梯、不亂丟垃圾。(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寶寶基本品格與素養)

喜歡的遊戲

  • 倒水遊戲:近期巧虎寶寶版的玩水玩具,讓七寶每天都在浴室裡待上半小時以上,樂此不疲的倒水遊戲。(書中提到:借助工作中的順序,建立自己身體肌肉的運動秩序。)加上孩子喜歡玩到專精,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進展:先是❶學習倒水、❷學習坐在澡盆拍水、❸ 學習拿蓮蓬頭沖洗自己,看到從書中學習的概念實際發生在生活中覺得很開心。🥰)
  • 有順序的親子按摩(七寶都習慣先按摩背、屁屁、再轉身至肩膀、肚子、大腿,最後是按摩腳掌)🧡
  • 玩具歸位、有順序的幫小娃娃洗澡也可練習自理能力
  • 一起作家事(七寶很喜歡一起放折好的衣服在固定的位置,且他都記的住)👍

動作 0~6

  • 1歲~4歲:大肌肉發展 / 翻、坐、爬、走樓梯、跑、跳、單腳站立
  • 2~3歲:平衡感 / 刻意走路肩等高低不平的地方
  • 2~3歲:手腕 / 倒水、玩沙子、搬椅子、擦桌子
  • 2~3歲:小肌肉 / 塞、插、舀、敲、塗、穿、擰、倒、剪

父母的準備:

  • 寶寶愛走「不尋常的路」是在進行平衡力的訓練,對自己分寸感、自信心、意志力的鍛鍊。(七寶從1歲多就很愛走斜坡、走樓梯,真的是樂此不疲。常擔心她跌倒,只能一旁守護,相信孩子,也相信孩子會從跌倒中成長學習)
  • 寶寶若開始破壞家裡的東西時,父母可以準備讓寶寶反覆操作的遊戲,滿足孩子,自然不會破壞家裡的物品。如:愛亂丟東西,就準備好多不同材質的球,讓孩子練習丟到籃子裡。

喜歡的遊戲:

  • 小小體操員:用膠帶粘出一條線,讓寶寶在線上行走…等
  • 投球:將海綿、小球、乾淨的襪子🧦捲成球投入不同的洞裡
  • 使用筷子吃飯(只要寶寶能將食物送進嘴巴裡即可,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等著收捨殘局🍲)

社會化 2.5~6

良好的社會性發展-是父母送給寶寶最獨特、實用、愛的禮物!

  • 0~2歲:親子關係建立期,得到安全、溫暖的回應就會懂得人際關係是值得建立的。
  • 2歲:開始擺脫成人的依賴,對自我萌芽
  • 2~6歲:藉由交換、分享與人建立關係,不再滿足1對1的交往,也開始注意男女有別,並有愛慕的對象(哇!)😮

父母的準備:

  • 父母要規範自己的禮儀、美德、語言、言行,為寶寶作好表率(呼~💁‍♀️💁
  • 培養寶寶能與他人和平相處、與人溝通、與人交往
  • 寶寶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由具體「我的」並強化「我的」概念。大多數家長希望小孩可以學會分享,但在寶寶自我形成的敏感期間還是不要太勉強小孩,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阻礙人格發展。
  • 一對一的交換玩具,代表人際關係敏感期的開始,會在不停變換的角度與角色中,摸索真正和諧的人際關係
  • 在家裡創造機會,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家務、照顧動物、植物,幫忙倒茶給自己,鍛鍊自理能力

喜歡的遊戲:

  • 角色扮演遊戲:學習社會行為,連結社會性情感
  • 到大街、超巿、銀行、菜巿場、萌發孩子認識社會
  • 性別認知遊戲:利用繪本讓孩子認識男孩、女孩的特徵,男女有別

書寫 3~4.5

動作敏感期內手腕與小肌肉得到良好發展的寶寶,書寫敏感期就會提前,因書寫對寶寶來說不過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 3歲:書寫預備期的準備,手腕的小肌肉發展做好準備
  • 4歲:對書寫展現熱情,父母不該打擾
  • 6~8歲:動作敏感喪失期 / 此時若兒童手沒有經過事前訓練,此時家長若強迫孩子寫字,只達到事倍功半效果(媽媽提前感到害怕😰)

父母的準備:

  • 4歲多的孩子特別愛亂畫亂寫
  • 樂此不疲會使寶寶以高度專注力持續不斷的書寫,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 (這段好喜歡🥰)

喜歡的遊戲:

  • 透過描畫、塗色鍛練小手靈活度與穩定性
  • 替孩子製作臨摹板,通過視、聽、觸的形式讓寶寶了解字元:把符號印出來,用沙畫技巧,讓寶寶把視、摸、描、發音細合起來,感知與認識字元
  • 在沙盤或榖物盤上進行書寫練習
  • 撕圖形:從一開始的不成圖形,練形至圓形、三角形、長方形
  • 夾球比賽:準備紙球、海綿球、塑膠球、藥丸空殻、玻璃球和夾子放到不同碗裡

閱讀 3~5.5

若在孩子很小時就開始有意識的讀故事給孩子聽,在語言、感官、肢體語言得到充足的學習,閱讀敏感期會提早出現。

  • 0~2歲:閱讀和語言的萌芽期,即使寶寶撕書、咬書、玩書不給予太多干涉(撕書我還是會跟寶寶引導一下);準備書櫃、書桌
  • 2~4歲:引導孩子對閱讀的樂趣,看圖案、符號
  • 4~6歲:由簡單到困難,用正確緩慢的速度唸故事給寶寶聽,能與孩子輪流交換唸書,增加專注的過程

父母的準備:

  • 把書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的地方,營造自在、有趣、豐富的閱讀環境
  • 蒙特梭利把寫字的練習放在閱讀之前,讓孩子透過觸摸等活動,知道字母的形狀,就會就能「爆發」出寫字慾望與能力,再由書寫技巧,轉入閱讀學習(不過我們還是很早就開始共讀了😀)

文化敏感期 6~9

  • 3歲:對文化開始感興趣的萌芽期
  • 3~6歲:能透過參與活動參與學習文化,只要探索與學習的興緻不被破壞,可以產生巨大的動力學習及文化知識
  • 6~9歲:孩子的心智就像肥沃的田地,準備大量的文化播種,父母可提供豐富的文化資訊

父母的準備:

  • 音樂的性向是天賦與本能,愛唱歌、愛跳舞、愛聽音樂,讓孩子依內在導師的引導,自動、自發地學習(七寶快2歳時就有熱愛音樂的現象呢,但歌曲已經repeat到媽媽白天上班時腦中都浮出洗腦的旋律🤣)
  • 熱愛動植物的孩子,兒童對於生物極其關懷,沒有一件事能像照顧動物、植物那樣使孩子深謀遠慮(近期要替七寶準備盆栽了🪴)
  • 帶寶寶參觀博物館、天文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
  • 旅遊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好方法(真的好期待去旅行啊)✈
  • 4歲以後的孩子對文字、算數、科學、藝術都產生極大的興趣;4歲前也可引導。

後記

在好朋友的推薦下得知這本書《在家玩蒙特梭利 》,排版上很簡單易讀,若大家想了解更多細節可以由書中參考喔。也開心自己吸收消化,輸出了一本書本重點整理,也覺得自己學習不少,腦海中又出現一些可以替七寶準備的活動😆~哈,要怎麼適當的消耗孩子的體力,安排合宜的活動真的需要用點心思啊。🏃‍♀️

購書連結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關心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