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雪與七寶游世界

標籤: 親子教育

  • 《簡單教養經》閱讀心得:越複雜的事,越需要簡單的方法

    《簡單教養經》閱讀心得:越複雜的事,越需要簡單的方法

    為什麼想要讀這本書?

    自從有了孩子後,身邊的朋友說我變成了時間管理大師,我也試著不斷利用零碎的時間來完成大大小小的事,除了平時的上班任務之外,白天也早起偷渡時間給自己(雖有時被孩子發現,就會趕緊回去陪睡😮‍💨),週末則認真與七寶遊戲;這個過程讓我有很深的體悟就是:時間有限,不可能每個目標全拿,分散的越多,反而無法聚焦,效果也會跟著打折。所以我的 2023 年的目標是「簡化生活」,實踐減法人生。

    幸福的祕密不在尋求更多,而是培養出享受更少的能力

    – 蘇格拉底

    我會知道《簡單教養經》這本書是《你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作者:夏.瓦茲蒙德 Sháá Wasmund在「教養」這塊大力推薦了《簡單父母經》,認為Kim John Payne 的書,可以替天底下的父母帶來啟發,讓父母在這忙碌的世代透過「簡化」更上一層樓!真幸運的透過夏.瓦茲蒙德的引導,讓我遇到了這本書!🧡

    誰寫了這本書?

    作者:金. 約翰. 培恩 (Kim John Payne)是名教育家,擔任超過 250 所美國私立學校的輔導員,除此之外,他也是成人教育家、諮詢師、研究員和私人家庭輔導員已有 30 年的經驗。

    簡單教養經》是金. 約翰. 培恩 (Kim John Payne)寫在《簡單父母經》之後的第二本書。我喜歡聽他的演說,約翰的口吻非常的溫柔、平緩,感受到他是一位非常溫暖又有耐心的教育家。他今年也推出了Simplicity Parenting Podcast,可以收聽唷。

    tWcNzwM L

    為什麼需要簡單教養呢?

    “As parents we also define ourselves by what we bring our attention and presence to. This is easy to forget when daily life feels more like triage. By eliminating some of the clutter in our lives we can concentrate on what we really value, not just what we’re buried under, or deluged with.

    身為父母,哪邊得到我們的注意力,我們便在那裡表現自己。父母因為日常太多雜項時,忘記了父母的角色。若能減少塞滿的行程、馬不停蹄的規劃,父母可更加專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而不是讓忙碌日子將我們排山倒海的淹沒。”

    – Kim John Payne

    現代父母的生活真的超級忙碌,幾乎一早醒來就忙著各種任務,趕著孩子刷牙洗臉、吃早餐,接著趕緊送去上學,爸媽也接著去上班;經歷一天的上班後,一下班忙著接送小孩,作晚餐,打理孩子洗澡、陪玩、睡前故事與陪玩。我發現,這樣的忙碌的生活步調,要營造寶貴的 Family Quality Time 更顯得難能可貴。

    不過,我很幸運的有先生的分擔,幾乎育兒日常工作有一半都是他幫忙協助的,也因此通常我回到家中時,只要打理好自己,就能開始好好陪伴孩子到睡前故事,讓我平日能有1~2個小時專注在七寶身上,真的很感恩。❤

    《簡單教養經》三個重要的觀念

    《簡單教養經》這本書主要的內容圍繞著「如何帶領幼兒、前青春期、青少年的孩子」,提昇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放慢腳步與簡化家庭的價值

    在約翰輔導無數個的家庭經驗之中,證實了「放慢腳步」和「簡化家庭的價值」在家庭規範上是很有幫助的。

    過度的管教,規則不清楚,產生小孩的反抗與大人之間的拉扯,家長很容易就變成了「怪獸家長」,雙方都不愉快。管教不該只有糾正與懲罰,而是建立家庭的價值觀。書中引用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衛像,太美、太驚人。人們詢問他怎麼作到的?米開朗基羅回答說:我不是在形塑雕像,在我的心裡有個藍圖,有了這個清楚的圖像後,我把不屬於圖像的部份去除就好。這個觀念也非常適用在管教孩子身上,我們只要立下家庭價值的藍圖,「去除不屬於我們家庭的部份」就好。原來,教養應該也是要用「減法原則」,而不是「加法原則」呢!

    身為家長的我們也該好好思考,什麼是我們的家庭核心?只要找出一、二個重要的價值觀,就是好的開始。我自己也思考著,我們家的核心是什麼呢?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有共鳴的答案,就是佛洛姆提出的「愛」的原則尊重、責任、了解與照顧。當孩子出現胡鬧時,我們協助孩子重新定位,強調家庭的核心價值,不透過懲罰,不用太過苛責。

    簡單有效的教養: 具有靈活有彈性,給予孩子的界線會跟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

    沒有不聽話的小孩,只有迷失自我的小孩

    孩子偏差的行為就是迷失自我的表現,就像潛水艇透過岩石或暗礁之間的相對位置來導航前行。孩子就像是那艘潛水艇,利用父母的反應來尋找自己的定位。當孩子出現偏差,這便是他的求救訊號,身為父母的我們千萬不能置之不理, 孩子表現得越惡劣,父母的表現要更加安定,來我們來引領這艘潛水艇順利抵達。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沒有不聽話的小孩,只有迷失自我的小孩。

    當孩子的內心世界狀況與外界產生了不平衡,便產生了壓力。第一個反應是與外界進行反擊;但就算反擊也無法阻擋外來壓力時,孩子的反應會轉換成「退縮」,讓家人、外界都難以接近,前青春期的孩子會躲到安全、隱密的網路世界。

    當孩子的內在世界崩壞了,自信心會嚴重衰退。我看到這段話時,自己好有感觸,眼眶濕潤。我想我也找到了:為什麼自己的內心的深處是沒有自信的?腦中浮現國中時期的畫面,被同儕之間的排擠,還有學姐的霸凌造成我在面對陌生人群時,無法提足勇氣面對。

    the soul of discipline x

    孩子無法自我調節的時候,通常發生在:

    • 太多目標:過多的學習活動
    • 太多噪音:家庭失合
    • 太多令人分心的事物
    • 搬家
    • 轉學
    • 重要的人過世

    不同特質的孩子,表現出來的「反抗表現」也不同:

    • 外向領導型的孩子: 變得霸道愛支配人
    • 外向創意型的孩子: 變得不專心、歇斯底里
    • 內向脾氣溫和的孩子: 變得固執與死板
    • 內向直覺型的孩子: 變得過度敏感,自己就像受害者

    孩子在兒童跟青春期的時候,會用「自我定位」來解除壓力,如以下活動:

    • 閱讀
    • 獨特的遊戲
    • 聽故事
    • 探索大自然
    • 發展嗜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保留足夠的時間給孩子,讓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進行與外界調解的活動。我發現這些活動,也都是七寶最喜歡的事,她曾經跟我分享著:「聽睡前故事很開心!❤」(我們的睡前儀式), 我想也是因為這樣,七寶對外界的表現是安定的(護士阿姨給七寶的評語)☺。

    ssIMG  x

    父母的角色

    負責控制情緒的大腦前額葉,約在 20 歲時才會發展成熟。故父母在孩子心智未發展成熟時,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

    約翰使用了「監督者」、「栽培者」、「引導者」三個不同角色的轉換,可參考下圖:

    • 幼兒時期: 建立溫和堅定的界線,培養孩子的意志力跟和合作力,學會尊重。
    • 前青春期: 特別注重人際關係的時期, 我們大人在旁邊聆聽,並且指引方向, 協助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
    • 青少年: 許多重大決定的時期,父母協助發展青少年的優勢,理解與這時期孩子之間的衝突,一塊與孩子做決定。
    IMG 、 x
    圖片來源:《簡單教養經》第33頁

    以下三點是我在《簡單教養經》讀到特別有共鳴的地方:

    1. 低幼孩子不適合過度尊重

    幼兒階段,父母最大的比重是擔任「監督者」的角色,最重要的是確保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並建立起規範。約翰在書中也舉例,不要「過度尊重」年幼的小孩,什麼大小事都請求孩子的同意,如:「能不能請你⋯⋯」、「⋯⋯好嗎?」(禮貌的請求小孩)。為什麼不要過度尊重孩子呢?因為低幼的孩子,仍處在自我發掘的階段,不會產生同理心、無法合理的聽話,幼兒著重追求個人的內心影像。所以,過度尊重孩子時,孩子不但沒有足夠的大腦能力能力配合父母,這個得到不符合期待的回應的父母也深感到挫折,失去家裡的領導的地位。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建立家中領導的位置是重要的,明確的指定可以幫助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增進自我定位的安定,為邁入青春期前作準備。

    這段我感到很深的共鳴,因為我就是常常詢問小孩意見的那一位家長,不過我也常常發現針對過於開放式的問題,七寶是沒有能力做回饋的, 給予孩子明確的指示(溫柔堅定),可以增加孩子內在的定位感, 這也是我的書中學習到的很重要的一點。

    2. 你的世界 ➜ 我的世界 ➜ 我們的世界

    教養就像是邀請對方一塊跳親子之舞,當你伸出邀請的手,對方也要有意願的接受,便是合作的開始。

    與孩子溝通時,可以先共情、同理孩子, 父母先將自己化入孩子的世界,達到連結後,再進行任務的轉換。

    例如:七寶熱中於「家家酒」沉浸式遊戲,不願意「去洗澡」。 我便融入他的世界,把家家酒的劇情加入洗澡的情節,孩子就願意配合了。(耶!目標達成🤗)

    3. 吼叫是沒有用的

    當幼兒還沒有發展足夠的內在的語言能力,是沒有能力辦法控制內心的衝動的。 孩子知道是一回事,但是能夠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父母如果能夠了解孩子行為表現的發展,會是相當有幫助的,可以幫忙釐清為什麼有時孩子的反應無法順父母的意。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對著小朋友吼叫,反而會嚇到孩子,延緩他的內在語言,造成他的內心的困惑。

    我們可以做的事: 用平和的口吻, 在日常之中,重複一樣的規則, 將這個規則建立在孩子的意識當中並與孩子建立共同的世界觀。

    延伸閱讀:《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閱讀心得: 利用腦科學,培育影響下個世代的孩童全腦心智

    IMG BDFF  x
    圖片來源:《簡單教養經》第36頁

    寫在文章的最後

    作者約翰在書中的開頭就提醒閱讀這本書的父母,所有專家的建議都是「一次性」或「條例式」的方法,如果要堅持某一種方法,到最後反而會被困住的,書中的教養方式是僵化的。 但是我們親愛的孩子們,是不斷成長的生命體,情緒也持續的在改變,心智也會逐漸的成熟。 因此約翰很貼心的跟父母說著:「不要過度依賴專家,而失去家中的領導權。」但仍為努力不懈,願意花時間探索教養方式的父母給予祝福。

    育兒的過程中傾聽內心的聲音,你才是孩子最佳的老師,更勝過書中的育兒專家。

    父母練習建立起內心的平靜,消抹日常生活中的焦慮,放慢生活的節奏,將注意力放在親子關係,通過覺察與培養 Quality Time, 相信這樣子的過程,在父母與孩子身上都感到幸福而快樂。

    (PS,我覺得這本書提出的許多方法跟案例都超級實用的,相當推薦收藏這一本書,在孩子發展到不同時期時就可以拿出來參考。😀)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簡單教養經》購書連結

    截圖    下午.. x
    b x

    初版書名為《簡單教養經》(絕版);二版書名為《華德福慢養教育》;三版書名華德福《簡單教養練習書》
    The Soul of Discipline
    作者: 金‧約翰‧培恩
    原文作者: Kim John Payne
    譯者: 舒靈
    出版社: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10

    ec x

    簡單父母經: 現代父母養育子女必備經典
    Simplicity Parenting
    作者:金.約翰.培恩/ 麗沙.M.羅絲
    出版社:琉璃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童年 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閱讀心得 : 探尋有著百年歷史的教育智慧

    《法式翻轉教養》閱讀心得 : 親子心智圖怎麼畫?利用正向教育讓孩子快樂作自己

    《教育扭轉未來》閱讀心得:透過學習開拓人生的道路

    《發現天賦之旅》閱讀心得: 得到真實的快樂與幸福感的教育秘密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的契機

    《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是眼睛看得到的,只能用心體會

    參加廖彩杏老師演講的心得與筆記:向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創始人取寶貴的育兒經

    3-6歲繪本推薦: 充滿想像力與趣味的鈴木典丈書單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親子共讀書單|《校外教學到月球》《校外教學到海底》《校外教學到火山》3本無字繪本推薦

    親子共讀書單|《校外教學到月球》《校外教學到海底》《校外教學到火山》3本無字繪本推薦

    推薦近期我們家三歲七寶喜歡的兒童繪本:《校外教學到月球》、《校外教學到海底》、《校外教學到火山

    無任何字的圖畫繪本,親子共讀起來很有趣,可以一塊與孩子發揮故事的創意、想像力!也可以悄悄地觀察孩子的邏輯思考。

    《校外教學到月球》是John Hare的第一本繪本,非常傑出的得到歐洲、美國、日本十一項國際選書大獎肯定!! 真開心遇到優秀的創作者跟好書啊 ❤

    關於作者 John Hare

    約翰.海爾 John Hare 童年生活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城 (Kansas City)。從小就愛畫蛇的漫畫、假的年冊來娛樂好友,還喜歡撰寫打擊犯罪的鱷魚故事。某天,約翰覺得應該要作點正經事才能過活,便拿取了平面設計的學位,在一間運動用品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他幽默的回溯起,當時的工作狀況就很像漫畫情節,身負藝術總監一職,但包括拯救蜂鳥、修理損壞的氣壓按鈕、奔跑在一場不真實的馬拉松。

    之後,搬回堪薩斯城 (Kansas City)成為自由工作者。某天,再重拾畫筆幫兒子打造育兒室時,他突然體悟自己最想要作的事還是把故事帶到生活裡。(愛創造故事的靈魂被喚醒了,我想是孩子帶給爸爸的力量)☺

    現在John住在Gladstone, Missouri (堪薩斯城的郊區) ,最幸福的時光就是待在他的工作室,在沒有被二個孩子包圍或飼養小動物的時候 (身為媽媽的我很能理解 (笑))😁。

    john hare x
    圖片來源:http://john-hare.squarespace.com 右邊是2023德國的簽書會!(好夢幻)

    校外教學到月球 Field Trip to the Moon

     x

    校外教學到月球(阿波羅11號登月五十週年紀念)
    Field Trip to the Moon
    作者: 約翰‧海爾
    原文作者: John Hare
    譯者: 小麥田出版
    出版社:小麥田

    👉 小麥田出版導讀雲端資源:校外教學到月球學習單

    截圖    下午.. x
    小麥田書單截圖

    💟 閱讀繪本封面的時候,記得要書的正面、背面, 攤開來一起看唷! 可以窺見作者最完整的構圖:搭上太空船的場景。

    page walkinginFrontofHillsB x
    page onlyGreyLeft x
    到外太空校外教學的小朋友發生什麼事了呢?

    月球上的顏色是單調的,作者用了「 彩色蠟筆」的巧思,讓顏色在月球色調增加了生氣與繽紛的效果!再加上「 彩色蠟筆」是與孩子有生活連結的用品,所以七寶讀起來非常有共鳴。

    我們家孩子最喜歡:「外星人躲起來」的那一段, 彷彿就與書中的外星人互動著,一塊玩躲貓貓,

    外星人想要玩,但是又緊張害怕,趕快躲起來,忍不住又偷跑出來滿足好奇心,真是可愛極了!

    非常喜歡這一本繪本,另外我也覺得這外星人的情節與吉竹伸介的《怎麼睡成這樣子》裡面的外星人有點相似。

    heartofamerica forprint web x
    從外太空看到最美麗的星球:地球

    作者的畫風非常的童趣,但是仔細看的話,每個畫面裡面藏有許多細節!

    等著每次翻閱時,與孩子一塊來找尋新發現。

    像這種無字繪本,我會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先不用主動念給孩子聽,先讓孩子自己觀察,試著自己說出來,

    或是爸爸媽媽只唸一句,先停下來讓孩子接上,進行故事接龍,會很有趣喔!

    小朋友的想法常常讓大人感到驚喜,閱讀無字繪本的好處,就是可以激發小朋友的想像力!大人也可以被小朋友的創造力療癒著 ➜ 就是我 😆

    ssIMG  x
    七寶拿著純天然蜂蠟無毒蠟筆跟著繪本一塊進行畫畫
    ssIMG  x
    七寶:這個是我媽媽。(也太可愛了吧,收藏孩子幫我畫的第一幅畫)

    校外教學到海底 Field Trip to the Ocean Deep

     x

    校外教學到海底(國際十一項大獎肯定《校外教學到月球》系列作,首刷限量贈送「海洋趣味活動明信片圖卡」)
    Field Trip to the Ocean Deep
    作者: 約翰.海爾
    原文作者: John Hare
    譯者: 小麥田出版
    出版社:小麥田
    出版日期:2022/06/30

    👉 小麥田出版導讀雲端資源:校外教學到海底學習單

    截圖    下午.. x
    小麥田書單截圖

    聽聽作者本人怎麼介紹這本書,但不能透露太多情節唷~~

    image asset x
    這趟校外教學我們來到了海底探險
    plio x
    拿著海底照相機可以拍到什麼生物呢?透過這本書帶孩子一塊認識海洋
    image asset  x
    好逗趣的畫面

    校外教學到火山 Field Trip to Volcano Island

     x
    校外教學到火山 x

    Field Trip to Volcano Island
    作者:John Hare
    出版社:Margaret Ferguson Books
    出版日期:2022/02/08 2023/06台灣引進中文版囉!!

    購書連結:MOMO

    landing x
    這次校外教學要搭著黃色的直升機到火山囉
    LavaWave x
    不小心掉到火山洞的小朋友遇到了什麼生物呢?

    「花」是份好溫暖的禮物啊!

    個人覺得這系列的繪本太值得收藏了!

    🌟 本文繪本圖片來源:http://john-hare.squarespace.com

    有寫信問John可不可以使用他網站上的圖片,好開心作者回我信說很樂意呢!🧡

    截圖    上午.. x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購書連結

     L

     L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歡迎推薦給你重視的好友。我相信,改變自己的立足「」,與他人連結成不同的「」,成為更好的「🥰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高財商女子養成術》閱讀心得 : 與妳分享6個越早知道越好的觀點

    《高財商女子養成術》閱讀心得 : 與妳分享6個越早知道越好的觀點

    高財商女子養成術》是一本薄薄的書(約160頁),但帶給我的觀念卻很受用。就像小王子也不到 200 頁,卻是本雋永的經典。在不同的時期翻開小王子,就能產生不同的共鳴。《高財商女子養成術》的每一篇主題就像短篇散文,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一篇、一篇的閱讀,在不知不覺中,26 篇理財之道就看完了!讀起來完全不負擔,我相信就算平時沒有閱讀習慣的妳,也會很好入手這本女性理財書籍唷!😉

    什麼樣的人,適合讀這本書呢?

    • 剛出社會的輕熟女
    • 獨當一面,有自己能力掙錢的女子
    • 邁入家庭生活的年輕媽媽們

    因為時間複利的威力,若能在領到第一份薪水時,就能懂得書中的理財知識是很棒的!讓妳擁有富人的思維!(我自己是偏左派的文青少女,以前說到「有錢人」三個字,不自覺地有點反抗、不屑!但是,因為在工作上,實際接觸了猶太人,真的非常景仰以色列的客人。猶太人因為從小由品格、文化的養成,造就他們富有的成就。「金錢」只是隨之而來的附屬品。自從有了這個思維,對於「有錢人」便不會感到不快了。)

    也劇透一下,下一本要分享的書籍就是與以色列有關的《猶太媽媽給孩子的3把金鑰匙

    誰寫了這本書?

    作者是日本一級的理財顧問:大竹乃梨子 (大竹 のり子さん),在 2005 年成立了女性綜合金融診所FP WOMAN,專門為女性提供金融理財的知識,經過十幾年的累積,已超過 40 本的著作唷!

    aefffdbdef x  x
    圖片來源:http://twcu-empower.main.jp/101story/noriko_otake/

    我學習到了什麼?

    與你們分享一些值得實踐的建議!

    省時間的技巧

    「時間」這件事,真的是在 30 歲以前的我,完全不痛不養的一個項目,想想單身的我,實在太揮霍了啊~~(吶喊!)就是,時間非常寶貴!相信作父母的你們都知道。

    要怎麼有效地利用時間呢?

    ➊ 在睡前,先寫下明天的計劃,隔天便能有條有理地將時間有效發揮。而且,如果事先整理待辦清單,大腦也輕鬆多了,不用再額外花好多腦力,挖掘大腦🧠。

    尤其是當了媽後,待備事項若沒寫下來,肯定會忘記!我很習慣使用便利貼的方式作待辦清單喔。(去全聯偶爾也會帶著我的採買清單;出國旅行,我也有一份準備行李的清單~)

    ➋ 針對女性朋友的寶貴時間,書中點出「化妝」是件燒時間的事,如果一天花 30 分鐘化妝,365 天下來,可是花上快8天不眠不休的在化妝啊。所以,如果可以省下化妝的時間,便可騰出更多自我投資的時間了。

    像我自己就是「選擇霧眉」來達到省時又美觀的效果,一來霧眉會讓精神看起來比較好,二來又可以省下畫眉毛的時間,再加上我畫眉毛的技術又沒有這麼好,請專家來霧眉就是一個很棒的投資啦!哈~還有,我個人也很推薦在「不推銷」的診所作「醫美」,一年定期的醫美保養(通常母親節有優惠),不但效果也比保養品更好,還可以省下昂貴的精華液的費用。

    年底,我剪了短髮,就為省下吹頭髮的時間吶。一天15分鐘 x 365 天 =不眠不休的3.8天啊!

    CA B  EB EE x

    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要知道,每個人最珍貴,失去又回不來的就是「時間」了!除了珍惜自己的時間之外,當然也要保護對方的時間。在職場上,若要提出問題時,自己先釐清問題點,策想解決方法的提案,再與同儕或上司進行討論,提昇討論的效率;若只是把問題丟出來,想等別人來解答,收割別人的答案(如果你也能接受的話),反而讓自己失去學習的機會。現在我當了孩子的媽,更加重視時間的運用,保有「尊重他人的時間」的貼心是很重要的。

     x
    圖片來源:Canva

    Be a giver ! (當一位給予者)

    將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在心中埋下種子,你的想法會改變行動,你的行動接著就會改變你的未來了!

    有能力的時候,讓我們也幫助別人。這種善的循環一定也會回到自己身上,讓自己越來越好!

     x
    圖片來源:Canva

    先讓我們帶著「以終為始」的概念,描繪出自己10年後的理想生活,再往前推,現在應該要從事什麼行為來一步步的達標呢?

    有些人聽到退休金的數字,就有一種想躺平的心態。但,如果我們可以把生活的「固定最低支出」算出來,再乘上月數,就可以將目標具體化了!因為每個人的花費標準都不一樣!

    我在七寶出生後,也開始著手了這件事,因為孩子才開始學習家庭理財。在這三年,剛好遇到一波景氣的大修正,我們採取的策略是長期投入定期定額的大盤,讓時間複利成長的無腦投資是最適合我們家庭的。(聽巴菲特的建議買大盤,相信經濟持續向上。)

    將收入的20% 用來自我投資

    自我投資要用在哪裡呢?書中推薦把錢花在可以「增加經驗」的地方,例如:美姿禮儀的培訓、參加有豐富經驗講師的課程。有意識地把錢花在可以經驗累積的地方,透過經驗累積的越來越多,將成為妳個人的心智特徵,變成一種直覺,增加個人的能力與魅力。

    除此之外,我覺得「旅行」也是一個很棒「買體驗」的方式,因為每一趟旅行是獨一無二的!在旅行中,我們不但能觀察人文,讓我們的七感實實在在的感受新世界,每一次的七感體驗並不是能靠金錢就能買的到的。(無價的回憶)

     x
    圖片來源:Canva

    檢視生活,調整節奏

    人都是會隨著時空背景轉換而進步,透過定期檢視自己的生活,來調整生活的節奏。並且執行斷、捨、離,淘汰不適合當下生活的物品。這篇章節與我最近閱讀的《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正好相呼應著。

    定期的斷捨離,可以真正的釐清自己想要的東西!且明亮、舒爽的環境可以提高心境的愉悅感與工作效率。先前,我也立下目標:衣櫥必須先回收一件舊衣服,才可以買一件新的衣服。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嘛!

    還有,書中的例子就是整理家中書籍,將空間重新平衡(哈!就是說給我聽的)。透過定期檢視,可以盤點自己的生活,觀察現在的生活重心在哪個階段呢?比如說:剛出社會的時候,我都在看些國際貿易相關的書:《如何用英文作商業談判?》《英文書信怎麼寫?》《國際貿易》。而在懷孕的階段,相當認真的看備孕、育兒相關的書。這幾年,在養育孩子的時光,開始讀起教育的書籍,伴隨著心靈逐漸的成熟,現在更對身心靈的書籍感到好奇。不過,我的書們的存放空間真的要好好整頓一下啦。😝

    延伸推薦: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斷捨離變身金錢魔法,打造心靈×空間×時間×財務自由人生!

    有限額的花費孩子的教育經費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大的提醒,就是孩子教育經費支出的觀念。因為爸媽對於小朋友的花費總是不手軟,覺得該投資的、該花的,爸媽總是咬著牙努力想辦法。(我的原生家庭就是這樣子的,對我的父母、爺爺充滿感謝❤)

    IMG EADAB  x

    書中建議對子女的學習經費,需規劃長期的學習目標,畢竟在多年後的未來,大學還有更多可觀的支出,若你們家的孩子準備出國留學更是一筆大開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慢慢存錢累積。(雖然我的另一半非常樂觀的說或許會有獎學金、或許可以貸款、或許可以自學)但,經過書中的提醒,我該好好檢討一下教育花費,因為,我常常花費在不錯的「單堂」才藝班,覺得有興趣就去參加,完全沒有記帳、或帶有長遠的規劃的投入這些才藝課之中。把學費控制在每個家庭的合理範圍,然後踏實地存下來,作為旅行或出國留學的費用是比較理想的計劃。(對自己說✏)

    後記

    「聊錢」就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最近在M觀點的【投資好難】#128 大人投資理財的選擇智慧 Feat. 大人學 Bryan這一集感到很大的共鳴。

    金錢可以幫助我們生活過的比較有餘裕

    Bryan

    我們可以利用錢來買時間,買專業,都是錢的用途。現在資本主義當道,能花錢、誘惑的地方太多了,若不夠了解自己的需求、目的,還有理財的規劃,錢將無意識的流失

    祝福親愛的妳們,也可以像書中說的「培養理財意識」,金錢可以幫助生活中多了許多彈性,尤其是在醫藥方面就是很現實的支出。當然,平時就要好好保健身體唷,規劃人身保險。

    若大家能在有金錢收入時,就懂得這些觀念,會是一份幸運禮物,肯定給妳的人生帶來收穫!

    最後,非常謝謝媽咪老師連絡簿的引薦與幸福文化的邀約,讓我有機會讀到這本輕鬆又易懂的好書 ☺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高財商女子養成術》購書連結

     x

    高財商女子養成術:26個生活小習慣培養理財意識,讓你擁有富人思維!
    美しく生きる女(ひと)のお金の作法:ささやかな26の習慣で、お金が貯まりだす
    作者: 大竹乃梨子
    譯者: 劉力瑋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2/12/14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法式翻轉教養》閱讀心得 : 親子心智圖怎麼畫?利用正向教育讓孩子快樂作自己

    《教育扭轉未來》閱讀心得:透過學習開拓人生的道路

    《發現天賦之旅》閱讀心得: 得到真實的快樂與幸福感的教育秘密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的契機

    《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是眼睛看得到的,只能用心體會

    參加廖彩杏老師演講的心得與筆記:向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創始人取寶貴的育兒經

    3-6歲繪本推薦: 充滿想像力與趣味的鈴木典丈書單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刻意練習》閱讀心得:Impossible is nothing

    《刻意練習》閱讀心得:Impossible is nothing

    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

    為什麼我讀這本書?

    《刻意練習》這個詞經常圍繞在我的身邊,已經是一個「常用動詞」了!(真的不誇張)

    真想一探究竟,到底它是什麼方法呢?🤔

    我超欣賞的「 下一本讀什麼?」的站長瓦基,曾經在節目分享使用「刻意練習」來執行不擅長的項目。

    還有,先前我參加了廖彩杏老師的演講,當時國圖館的劉仲成館長也推薦了《刻意練習》給到場聆聽的家長們,希望能夠幫助引導孩子的學習。

    還有~還有~ 歐陽立中老師也在「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EP170),也推薦了這本書。

    這麼多重磅推薦的光環,是不是應該好好認識一下它呢!因此,《刻意練習》這本書就來到我的手裡啦!

    《刻意練習》是否有效?打破了天賦的迷思

    作者艾瑞克森 Ericsson是佛羅里達州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刻意練習的推廣者,該團隊針對刻意練習這門學問進行了一連串的專業科學研究,證明了常常被歸功於「天賦」帶來的成功,也可以被解釋為 ➊多年領域的經驗 ➋刻意練習帶來的成果,因為人的身體與大腦有無限的可塑性,即便平庸,也可以透過刻意練習,達到卓越

    書中的案例是來自主修心理學的大學生:史提夫,法隆,進行「背數字的實驗」,初期他一開始只記住八個數字,透過不斷的找尋背誦的方式,才五天就增加到十位數的記錄,雖然記憶數字的能力是緩慢的增加,但從第十六回就增加到21個數字,透過不斷的練習並突破記憶瓶頸,將短期記憶轉換到長期記憶。在兩年內,經過兩百多回合的練習,最終,Steve可以記下82位數!真的很驚人,方法是來自於「每週」不斷的勤下功夫。

    《刻意練習》的方法

    刻意練習不只是「大量練習」,而是有專門的技巧的!

    練習的背後需有具體的目標,並拆解成可執行的步驟

    設立練習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缺乏目標就無法提高訓練的效率與關鍵。

    我們將最終目標分割成可執行的具體一小步一小步的步驟,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專注,也非常需要其他人的意見回饋,持續改善做加強。有了意見回饋,可以了解自己該如何加強,距離目標還有多遠;認清楚自己的弱點,才能重新調整學習重點,並針對自己的弱點想出新的學習方式、找尋突破。

    「目標練習法」重點一:必須跨出舒適圈,如果只是一直重複練習自己擅長的,這樣子是沒有進步成效的。 (讀到這,對我真是當頭棒喝,還記得學生時期,最喜歡寫自己擅長的題目,寫起來輕鬆又有成就感!原來這樣的效率非常的低,因為沒有訓練到大腦,真是自我感覺良好 😐)

    「目標練習法」重點二:Trial and error! Fix it! 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是突破障礙的最佳學習法。若發現學習成效不佳時,就改變學習的方式。並且讓短期記憶能夠轉換長期記憶就能幫助精進、內化成自然。

    例如:有的人是透過電影「聽力」來學習英文,但也有人是透過「閱讀」來學習英文,每個人的五感學習程度各有不同,得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法。

    tomate  x

    專注的練習,但別逼太緊

    持續的學習可以使大腦的結構形成改變,原本荒廢的大腦區訓練足夠的話,就可以產新的資訊給神經元。所以,你我都可以透過有意識的方式,重新形塑大腦

    技能的突破需要專注的投入與練習。如果開始覺得好玩,通常就是沒有進步的時候。也可以透過番茄鐘的方法,來訓練專注力:專注學習25分鐘後,休息5分鐘。

    刻意練習 x

    但是大腦跟身體一樣,學習要離開舒適圈,但又不要離的太遠,若學習逼迫的太緊、太累,反而效果更差。盡量把訓練時間保持在一小時內。

    就好像我們上健身房的重訓,要依每個人的狀況來量身訂作,分階段性的目標來達成,一次設的太難,不但容易受傷,也很容易放棄。訓練大腦也是這樣的邏輯,如:大腿重訓只能作15公斤,那我就由18公斤開始,一週一週慢慢地增加強度。

    找領域的專家來指導

    想學新技能或引導孩子的學習,《刻意練習》非常推薦找該領域的專家來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可以邊作邊學,透過專業人士可以知道自己哪裡應該要改善與加強。

    先前有聽到身邊的媽媽朋友分享,她有歡察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成效是請家教會比團體班來的好,當時我的想法是家教成本好高呢!原來效果是不一樣的,果然投入的金錢是有價值的。

    但,如果沒有老師怎麼辦呢?沒有老師的話,我們可以找自己欣賞的標竿來練習與模仿。

    增加學習的內在與外在動機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是來自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的一項心理實驗。當時,他告訴一位小學老師某幾位學生比其他學生聰明,這個老師潛意識間接受到影響,特別的去幫助和鼓勵這幾位實驗組學生的學習。還真的讓實驗組的學生表現成績較好!但實際上,這些學生都是隨機抽樣的,並不是真的高材生。

    這也告訴我們「你心理怎麼想,事情就會怎麼成就的。

    WP title  x

    就好比吸引力法則一樣。所以正向、信心的力量是非常重要!

    不論是自我成長或是引導孩子的學習,我們一定要給他們力量與信心,孩子的潛意識就會潛移默化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達標的!

    還有,之前聽廖彩杏老師也分享:如果小朋友喜歡樂器,她會帶孩子去參觀演奏會,讓孩子看著台上演奏的樣子,先讓孩子在內心有塊夢想藍圖,增加內在學習動機。

    還有,若能受到別人誇獎與鼓勵,也可以增加學習動機。因此,書中推薦加入共學團,大家一塊切磋交流。

    孩子通常延續父母的專長

    孩子特別喜歡父母的肯定。書中寫著,專家往往會延續父母本身的興趣,因為孩子最喜歡跟父母一起共度時光。如果父母喜歡運動,大部分的小朋友日後也會喜歡運動。我身邊也有帶著幼兒園的孩子一塊爬山的家庭呢!也很佩服這樣的一家人。

    所以身教真的很重要,我們家長與孩子大量的相處,就可以激勵孩子發展出相同的興趣。

    像我現在喜歡上閱讀,平常零散的時間,也會抓一本書看,我覺得七寶也有受到我的影響,她對繪本也是非常有興趣。不過,三歲這個階段,她還是比較喜歡我念給她聽,喜歡與媽媽的互動。

    Pink Illustration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Book Day Tips Instagram Post x

    後記

    《刻意練習》這本書,最主要就是要讓你知道Impossible is nothing!我們可以敞開大門,萬事都是充滿無限可能的。但,在引導孩子這塊,我真的很推薦《發現天賦之旅》這本書,讓我們觀察孩子的天賦(Gift)在哪裡?他熱愛什麼?什麼事他可以做得很開心呢?再加上《刻意練習》的方法加乘放大學習的效果。

    能在熱愛的事物上成就,真是美滿呢!

    👇 同場加映:Adidas的新廣告,超有力量的!!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刻意練習》購書連結

    ec x

    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作者: 安德斯‧艾瑞克森, 羅伯特‧普爾
    原文作者: 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譯者: 陳繪茹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7/06/01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法式翻轉教養》閱讀心得 : 親子心智圖怎麼畫?利用正向教育讓孩子快樂作自己

    《教育扭轉未來》閱讀心得:透過學習開拓人生的道路

    《發現天賦之旅》閱讀心得: 得到真實的快樂與幸福感的教育秘密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讓我們成為更好的大人的契機

    《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真正重要的東西,不是眼睛看得到的,只能用心體會

    參加廖彩杏老師演講的心得與筆記:向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創始人取寶貴的育兒經

    3-6歲繪本推薦: 充滿想像力與趣味的鈴木典丈書單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童年 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閱讀心得 : 探尋有著百年歷史的教育智慧

    《童年 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閱讀心得 : 探尋有著百年歷史的教育智慧

    我對華德福的印象

    相信家裡有學齡中的孩子,對「華德福」這個詞應該不感到陌生? 雖然我們常常聽到「華德福」, 但是華德福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我曾經聽說了它們的負面評價,有人說他們是邪教,限定孩子一定要穿白色的衣服到校上課,全面禁止使用3C與TV; 但是,近期親子天下舉辦的教育創新國際年會,邀請了好幾位華德福的教育專家現身說法,我想與其聽別人怎麼說,不如自己在書中找答案吧!

    讓我們一塊多元學習,融合不同教育理念的優點。因此,我找了幾本與華德福教育相關的書, 一探究竟。《童年 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 書名就告訴你是「經典」😆, 從它開始準沒錯!

    原文作者是:德國人Caroline von Heydebrand (1886–1938),是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第一間華德福學校的老師。書籍是1988年出版的,才小我三歲,哇!又是與老前輩對話的一個閱讀過程。

    這本書說了些什麼?

    故事先由生命的起源說起,靈性化為人,就像化為石頭、植物、動物⋯⋯等,萬物共存在這個世界上。心靈穿上一身的皮囊,協助世界和諧的運行著。為了迎接生命的誕生,懷孕會喚起天地的力量。

    是孩子先來愛我們,找到父母

    孩子的心魂藉由父母開啟的大門,他們來找到了我們,他們渴望與父母的特質結合,並且把自己託付給父母撫養與教導。史代納博士曾依靈性研究表示, 並不是父母先愛孩子, 而是孩子的愛先從靈性世界接觸到父母。 父母重視遺傳的血統, 當體悟到是靈魂先來找尋父母的特質,對於孩子的養育更能提升責任感, 並且可以破除「孩子屬於父母」的錯誤觀念。讓父母懂得傾聽孩子的生命。

    孩子生命的本質,也就是心(soul)和靈(spirit)形成孩子本身的獨特氣質,承載身體之中。

    書中聊到了孩子四種天生的氣質: 風、火、水、土,讓我們順著孩子的本質,認識他的優勢。

    風向小孩

    • 特質:容易分心,四肢靈活,喜歡踮腳走路,跌倒哭泣時,很快自己撫平情緒,喜歡變換遊戲的玩法,容易被四周的風吹草動吸引。進食像小鳥一樣,少量少量的吃
    • 形容詞:難以捉摸,迷糊,忘東忘西,不認真
    • 喜歡的事:喜歡盪鞦韆,騎旋轉木馬,喜歡在風中跳舞
    • 引導重點:風向的孩子本質就是節奏,維持穩定的規律, 為教養首要重點

    廣義的來說,所有的孩子都是風向的孩子,因為「風向」是童年時期的專屬氣質

    專注力無法集中的孩子,可以運用有趣的圖片激發的他的想像力。讓孩子喜歡上陪伴教養的人,能夠專注的時間,就能慢慢拉長,先把注意力放在一個遊戲或一本書開始。記得!時間不要太長。

    土向小孩

    • 特質:獨自憂愁沉思,渴望得到認同,喜歡自己在角落玩,個性帶有點冒險,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對號入座各式各樣的人生角色。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有自我意識,時常擺出小大人的樣子。無法忘記曾經被大人處罰的記憶。
    • 形容詞:敏感,多愁善感,玻璃心,早熟
    • 引導重點:開懷大笑對土向孩子是一種釋放,不可缺少是關懷和善意的理解

    土向小孩是小小自我主義者,喜歡成為人們的關注的焦點。 說善意的話,就能贏得他的信任,讓他們難搞的個性放下心防。 土向的小孩,心靈需要非常多的食物,在教育孩子時,可以選擇童話故事或傳記故事藉由別人的不幸來忘記自己的憂愁,內心會得到療癒, 這遠比鼓勵他開心走出低落的情緒有用。(原來看到別人的不幸,土向的孩子會對現況感到知足)

    水向小孩

    • 特質: 動作溫吞,記憶力很好,不容易生氣,嬰兒時期就是乖乖躺著睡覺、自己玩玩具,喜歡把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 會在無法維持慣例的地方上發脾氣。 容易入睡, 唱歌給自己聽,講話速度非常慢。
    • 形容詞: 可靠,真誠, 盡責,欠缺敏捷思考, 即時反應的能力。
    • 引導重點 : 讓孩子的生理狀態在適當的控制範圍,比如說:不要放任睡眠。用合理的飲食,來避免水向的孩子發胖,對身體會有很大的幫助。 鼓勵與其他人一起玩, 和外在的世界融在一起,鼓舞他們的心靈。

    水向的孩子會不自覺地與大自然非常的親近, 可以透過認真反覆的練習取得各種能力。雖然吸收的事物速度很慢,但是只要掌握訣竅,就能不斷地做下去。尤其學習的內容具有某種規律性的時候。

    火向小孩

    • 特質:強悍的孩子,生氣得咬牙切齒,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如何獲得,喜歡有膽量的英雄故事。學習對他而言不是件容易的事,道德感非常的重。睡眠時間不長, 不喜歡糊狀的食物。
    • 形容詞:欠缺思考,不易受人影響,個性剛強
    • 引導重點:教養者必須有極大的耐心跟自制力,深入孩子的心。火向的孩子應該要釋放自己的力氣,如:打鼓。在孩子發怒的時候,教養者保持冷靜,選擇隔24小時之後,再與孩子討論整件事情。

    幼小的火向孩子,其實心中沒有辦法駕馭內心意志的野馬,期待大人給予強而有力的包容跟理解。

    孩子的心靈無法忍受嘲諷,他們會受到很深的傷害。尤其是火向的孩子,會產生敵對的心態,他們歡迎溫和幽默式的溝通

    💡 在這裡提醒讀者,生命不是這麼簡單的四種歸類而己。

    身為教養者的我們,應該不斷地觀察孩子,從不同面向去思考,孩子身上會參雜著各種不一樣的氣質,比例不同,需要我們帶著察覺的心引導他們。若我們內心有這樣的覺知,對於被教導的孩子可轉化成美妙的效果。

    我想,這是一種很棒的親子關係,與大自然創造給我們的禮物。

    換牙的意義

    「換牙」在華德福教育代表:人體階段變化的象徵提示我們,身體已經準備好更多智能的學習

    在換牙之前, 華德福教育不建議給予孩子智能的訓練,會有害他們的心靈。如:背誦、學習寫字、使用有「規範線條」的塗鴉本。

    非常符合我的教育理念的五件事情

    孩子喜歡遊戲與創作

    遊戲是心靈的表現,利用內在的動力去尋找外在的活動。光是四肢活動就能展現樂趣與想像力。

    孩子發出奇怪的聲音,感到特別開心,也是一種幼兒創作!最近七寶樂於語言學習,重複發出:「七七七七~」「嘎嘎」, 帶有短促節奏感的聲音,原來是種「聲音的創作」。

    身體的律動,也是一種幼兒創作。為什麼說孩子總是停不下來?我想就是他們內在的靈魂,渴望那身體的律動、身體的創作。(也難怪我家的孩子這麼期待每週雲門舞集生活律動課程

     F C AC BAB crop

    用故事餵養孩子的靈魂

    幼兒時期,對孩子有益的圖書就是拉拉書與操作書,手部的動作,有助於孩子與內在心靈的互動。說故事不但孩子喜歡,而且說故事的人本身也會受到正面回應的影響,說著說著也覺得開心起來了。

    這段我本人滿有共鳴的,每次說床前故事,孩子聽的認真的話,媽媽也說得特別起勁。 說故事也變成媽媽的專長之一了。最近我家的孩子很愛鈴木典丈的繪本

    教條式的要求,會傷害自由的靈魂

    教導幼兒的最佳方式,就是透過說故書,讓孩子能夠身歷其境,讓心靈理解故事傳達的意涵,達成教育的效果。

    若是用教條式的方式教導孩子,反而會傷了他們自由的靈魂。看到這邊也讓我想到之前與大家的分享的《讓小小孩瞬間聽話的說話公式》這本書提到: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就是「要有趣」,講長篇大論,孩子是聽不進去的。

    延伸閱讀:不喜歡刷牙怎麼辦?

    圖像的引導,可以烙印成為孩子的心理印象

    利用圖像的引導,一次再一次的重複,這些圖片的劇情,都會留住在孩子的心裡。

    我們家的孩子很愛聽故事,三歲的她剛好是「 喜歡的故事要說N次」的一個狀態。知道這個觀點後,我不禁與書本對話著,雖然總是唸到我口乾舌燥了,原來是可以帶給孩子這麼大的好處。這麼一想,媽媽唸故事的動力就更起勁了!😆

    IMG
    (七寶也很愛恐龍的主題)

    生命中的規律節奏,帶給孩子快樂

    人也是大自然的一物,像我們成人的骨骼就是標準化的206塊!不多不少的規律發育著。有養植物的經驗的話,可以清楚的觀察植物規律的成長,從發芽➔生長➔凋謝➔ 發芽,不斷地循環著。而我們人體也是,依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規律,會幫助身心靈的健康與安定,更能帶給幼兒穩定的快樂。

    這觀點又與蒙特梭利的理念相同,小孩子喜歡每天的事情發展是有規律性的,在同個地點從事規律的活動,遵守相同的原則。一致性的規律可以幫助孩子了解這個世界如何運作,幫助他們預期未來的活動。

    延伸閱讀:《The Montessori Toddler 》蒙特梭利教學法,認識1-3歲的兒童發展階段

    關於我的生活實踐

    生命是大自然藝術家創造的奇蹟,我們必須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才能真正看見他們的本質

    《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

    這段話很美妙,若用「藝術家」的角度看待孩子,對於孩子的自我意識、反抗期,我們的內心可以更加包容,手臂更寬闊;孩子創作的一景一物,也無需用成人的邏輯思維特別來解釋,因「藝術」本身就是很主觀的一門學問,很難一語道盡!也就是因為如此,孩子才常常做出超乎成人想像範圍的事,充滿想像力!

    今天,七寶說身邊的黏身草跟「櫻桃」一樣,原來是在描述綠色的果實梗,也是我從來沒有串在一起過的想法呢!好有趣。❤

    你們呢?你們家的孩子有著什麼樣的「藝術家」行為呢?

    黏身草像櫻花一樣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童年 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購書連結

    image

    童年【華德福幼兒教育經典】:風、火、水、土,從四種氣質,探索孩子的內在靈性心魂
    Childhood: a study of the growing child
    作者: 卡洛琳‧馮‧海德布蘭德
    原文作者: Caroline von Heydebrand (1886–1938) was a teacher in the first Waldorf school in Stuttgart, Germany.
    譯者: 謝維玲
    出版社:小樹文化
    出版日期:2021/12/01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閱讀心得 : 回歸最單純的玩法,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閱讀心得 : 回歸最單純的玩法,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與創作力

    為什麼我讀了這本書?

    三年前,肚子裡出現了一個新的小生命,當時,我上網作了好多功課,該準備什麼育兒用品呢?網路上的育兒資訊排~山~倒~海而來,孩子的用品與玩具太過新奇與可愛,儲存了好~多想買的名單,包括喜歡的玩具!

    但,這些商品只是我個人喜好,並不是針對孩子的需求而產生。還記得,那時身邊的老手媽媽們,就有提醒我孩子的東西不需要買太多,等孩子有實際需求時,再購入也不遲。But,此建言與我的個人生活經驗尚未產生連結,前輩的建言是「聽」到了,仍無法阻止我偶爾跟團的購物慾。(耳朵很硬🤣)

    在小朋友兩歲以前,家裡常常出現各式各樣的玩具,因為巧虎每個月都會寄一份玩具過來。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親友的恩典牌玩具,再加上逛網路社團時,有時理智線就斷了,手刀跟團購入覺得「有益」的玩具。不知不覺,家裡的玩具越來越多,「收納」變成一個大問題!

    先生還曾說:「為什麼你要買垃圾(塑膠收納櫃)來裝垃圾(用不到的玩具)呢?」

    嗯,好,我反省。

    再者,主要玩具都是塑膠的材質,在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玩具的捨棄也深深影響我們的環境,這些塑膠到底要分解多久呢?製造一個玩具,從整個生產鏈到消費者手上,又要產生多少碳排放呢?

    經過 1-2 年的洗禮,現在購入的小童用品會經過三思而購買,也會請孩子好好的珍惜使用,讓玩具的壽命延長,可以再送給下一個小朋友。(我就是那個愛地球的環保人士無誤😆)

    接著,遇到這一本《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才發現,原來孩子的玩具真的不需要這麼多,目前我也努力斷捨離當中!加上孩子上了幼兒園, 發現他對那一些聲光玩具逐漸感到興致缺缺。 三歲的七寶,現在熱愛的是:與人群的互動、享受爸媽的陪伴、沈溺在繪本、 玩顏色、戶外體力活動,與「想像力遊戲」的時間居多

    DA E A BBB  x

    誰寫了這本書?

    我會知曉莊琳君作者, 是因為前陣子在摸索幼兒園的型態,先拜讀了《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這本書,後來也因為老師的分享,才知道今年老師出了新書!主題一樣好貼切我們的家庭,終於有機會看完了! 書中有許多「為什麼提出極簡玩具運動」的實例跟德國幼兒園的觀察,作者無私的分享寶貴的觀點引導著父母。

    另外,我也悄悄地觀察到,有著15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莊琳君老師,也已經升職為「幼兒園教育長」了呢!恭喜!同樣身為女性的我們,在職涯的發展上也是非常值得學習與敬佩的。😃

    德國玩具極簡運動的由來

    「 無玩具幼兒園」 最早出現在1992年,由Elke Schubert 和Rainer Strick 兩位學者的研究建議,希望杜絕玩具成癮的行為。 現在許多德國、瑞士與奧地利的幼兒園也會依各園方的狀況,作合適的調整。

    無玩具的共同成長目標,是為了強化孩子的創造力和問題的解決能力,減少使用外物來逃避無聊或挫折感,進而擺脫任何形式的被動依賴。

    莊琳君作者觀察到,過多的玩具反而失去注意力,越簡單越單純的玩具,越能發揮孩子的想像力。玩具的種類越少,孩子可以針對單一玩具玩得更深,激發出更多自己的創意想法。

    雖有部份的孩子可以在混亂的玩具現場中,結合各樣玩具,發揮新的玩法(大部份是男生)。 但,我觀察到我家的孩子在混亂的玩具現場中,就會呈現不知道要玩哪一個玩具,最後只會跑來找爸媽陪玩。是屬於書中說的玩具精簡、種類少,專注力才能比較集中的孩子。

    上個週末,我們回老家,只有一罐黏土可以玩,我內心擔心著:「忘記準備切黏土或成形的道具了。」

    結果,事實證明我的「成人腦」與「創意幼兒腦」有著大大不同。

    四歲的小姐姐使用黏土盒蓋結合巧拼的紋路,就壓製出漂亮的鬆餅

    接著用旁邊的積木當作素材,壓出了圓型的碗豆、方型的磚頭。就是這麼少的資源,兩個孩子也玩了一個小時。👏

    德國玩具極簡運動怎麼進行呢?

    若要準備玩具給孩子,書中有提出以下建議給父母參考,我覺得相當實用。

    0~6 歲禮物挑選原則

    • 孩子想要的禮物
    • 孩子需要的禮物
    • 穿戴類的禮物
    • 書籍

    推薦 0~2 歲的生日禮物

    • 孩子想要的禮物:木製拖拉玩具、軟布球
    • 孩子需要的禮物:固齒器、學習杯、餐具用品
    • 穿戴類的禮物:止滑襪
    • 書籍:日常用品寫真圖書,如:《first 100 words
    IMG  x
    IMG

    推薦 2~3 歲的生日禮物

    • 孩子想要的禮物:玩偶、木製拚圖
    • 孩子需要的禮物:如廁訓練用品
    • 穿戴類的禮物:防水防汙的長袖畫畫衣
    • 書籍:有韻律感的故事,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MG

    推薦 3~4 歲的生日禮物

    • 孩子想要的禮物:樂高、組裝積木
    • 孩子需要的禮物:水壺、後背包
    • 穿戴類的禮物:小帽子、小雨傘
    • 書籍:有故事性的故事,如:《古飛樂 The Gruffalo
    IMG

    推薦 5~6 歲的生日禮物

    • 孩子想要的禮物:DIY、手作、桌遊(Djeco/Haba)、黏土
    • 孩子需要的禮物:兒童牙刷與漱口杯
    • 穿戴類的禮物:角色扮演的衣服
    • 書籍:認識情緒、建立身體自主意識的書,如:《鱷魚偵探【兒童情緒引導】故事大百科
    IMG

    關於我的生活實踐

    我是在山上長大的孩子。幼兒時期,完全沒有是這個年代的聲光玩具,那個時候我們怎麼玩呢?只要是任何一物一景都可以發揮我們的想像力自己玩。在山上就玩草、玩花、玩石頭、河邊游泳、抓魚、抓蝦。

    我想想現代孩子已經很難回到我們那個年代的玩法了,因為少子化的家庭環境大多被城巿化、物質化了,加上守在孩子身邊的我們也限制孩子許多行為,深怕他們受傷。因此,現代的孩子與大自然的連結少了許多。

    (我回想起,我想小時候曾躺在河岸上,沖著流水「睡覺」呢!當時的母親是超級相信,放任我們自由玩的。)

    Quotes Instagram Post

    若回到村莊裡,我常帶著孩子們去鄉間小路玩,抓蝴蝶、撿蝸牛殼,觀察與收集各式各樣的花草。

    ssIMG
    ssIMG

    三歲後的七寶,現在家裡的玩具主要以創意發想、沒有特定玩法,由孩子主導想像的遊戲為主:

    • 黏土
    • 畫畫
    • 積木
    • 角色扮演,扮家家酒
    • 玩繪本
    • YouTube 音樂 MV 唱跳時間
    • 戶外大肢體活動

    光是以上主題, 我們家的孩子也玩的好快樂! 也鮮少打開玩具櫃了。

    玩具斷捨離後,家裡的空間輕量許多,比較像是從孩子的遊戲間慢慢脫離成宜人的居家空間了。🏡

    BCD DA  AEC DBDC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德國幼兒園的玩具極簡運動》購書連結

     x

    作者: 莊琳君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2/01/25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法式翻轉教養》閱讀心得 : 親子心智圖怎麼畫?利用正向教育讓孩子快樂作自己

    《法式翻轉教養》閱讀心得 : 親子心智圖怎麼畫?利用正向教育讓孩子快樂作自己

    為什麼我讀這本書?

    在圖書館逛著逛著,在教養書專區瞄到了一本藍白紅封面的書籍,沒錯!就是我最熟悉的法國國旗 🇫🇷

    哇!是法國作家寫的有關「親子心智圖」的一本書。平時已經看了不少教養書的我,陸續吸收了芬蘭、德國美國、澳洲⋯⋯等不國家的教育方向,還沒看過法國人是怎麼聊教育呢?本身就是就讀法文系的我,抱持著好奇心翻開這本書, 剛好主題也是我近期也很想要摸索的心智圖,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書中還有許多範例跟拆解方法,非常推薦想學習如何運用心智圖在孩子的功課複習、幫助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心智圖都可以用到,使用情境範圍非常廣,相當好用!

    對我而言,讀書的時間是非常寶貴的,選擇看哪一本書也牽扯到了寶貴的me time要投資在哪裡,在圖書館翻閱了大綱,就把這本書借回家囉。原來,這在法國也是一本非常暢銷的書籍呢,Amazon 評價也非常的高。

    pedagogie positive

    誰寫了這本書?

    法式翻轉教養》是2013年由兩個法國媽媽共同撰寫的一本書。一位是心理治療師、正向心理學的主力推手Audrey Akoun;和家庭治療師,專攻心智動作(Gestion Mentale)的Isabelle Pailleau

    Audrey AkounIsabelle Pailleau 都是檢定合格的心智圖與心智動作的講師,不僅教育背景專業,育兒經驗也相當豐富,兩個人加起來一共有七個孩子呢!從最小的幼兒到最大的青少年都含括了。

    她們透過大量的教學實驗,以及收集了許多家庭個案的經驗後,匯集大家的痛點,集結許多正向心理學和心智圖等智慧,來幫助大家。

    這本書在說什麼?

    寫這本書主要是讓家長回想起, 當初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學走路的時候, 就算跌倒了159次才踏出真正的第一步, 你也從來不曾懷疑他是否真的做得到的心情而寫。

    Apprendre Autrement avec la Pédagogie Positive

    這是一本排版活潑的書,書中有許多鮮艷的顏色,利用適當的粗體與細體,協助讀者可以簡單地、輕鬆地抓到重點,還搭配以下圖示讓讀者在閱讀時可以反思,就像書中介紹了許多心智圖,不光光只是看著一大篇文字而已,書中就有幫忙彙整、統籌,並且引導思考與創意。個人非常推薦。😀

    sspedagogie positive

    很多家長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就是不願意讓孩子做自己。

    Apprendre Autrement avec la Pédagogie Positive

    越來越多法國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極大的壓力,透過這本書籍,我才知道原來法國在歐洲是透過課後輔導的第一名,接著德國、希臘、西班牙、義大利。僅剩北歐「芬蘭」,這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比較能滿足家長的期待。

    然而,在西歐強調的競爭力、學業上的比賽及考試帶給家長跟學童非常多的壓力,並且加強了輔導教育的盛行。 我想就是我們台灣非常流行的補習班吧,我們亞洲的補教壓力肯定比歐洲大上許多。

    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孩子身、心是在最舒適的狀態下讓孩子學習認知情緒身體的全方位學習法

    透過書中,我學習到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對心智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與應用,原來三歲以上的小朋友就可以開始透過心智圖,來引導小朋友的思想,建立大人與小朋友之間的對話。

    ssmindmap
    圖片來源:The Institute of YouMindmapping

    怎麼畫心智圖呢? (Mindmapping)

    1. 讓我們準備一張A5大小的空白紙張
    2. 在不被外界打擾的環境下,開始利用大腦回想/思考的機制
    3. 先寫下主題,所有書寫文字為「橫著寫」
    4. 依照相同份量的大小關鍵字去做延伸(先寫主軸)
    5. 再依主軸去做細枝的延伸
    6. 不用寫一整句, 寫上代表的關鍵字,也可用簡單的圖示
    7. 針對不同的主軸塗上不同的顏色,幫助視覺的吸收

    💡 書寫的時候保持安靜, 我們利用「書寫」來捕捉這台複雜的大腦出現的任何想法。

    💡 畫心智圖的時候是左腦右腦共同合作,也就是很棒的全腦開發的練習!不但同時間使用右腦的想像力、情感、繪圖能力,也同時使用左腦的邏輯思考、彙整能力。

    brain x

    💡 書中提到,完美的心智圖是大家討論出來的,將自己的想法整理成心智圖,可以與孩子、同儕或團體間交流,可以使心智圖的內容更加完整與豐富。

    為什麼心智圖會這麼有用呢?

    先前,我在《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這篇分享過大腦學習跟儲存的方式,主要是透過「聯想」的方式串聯, 並不是像「電腦」非常大量的把一字一句地好好的存放著,在大腦記憶存放的空間是透過各種感官: 聲音、味道、圖像⋯⋯等,不同的方式儲存著。

    brain  x

    心智圖擅長使用歸納、關鍵字,幾個引起聯想的文字,並且將各種範疇塗上不一樣的顏色,幫助小朋友的學習。 心智圖記錄的方式,就是符合大腦存放記憶跟拿取記憶的方式。因此透過心智圖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的更多、更廣, 重點是是透過「理解」, 而內化成本身的知識。這樣子的知識容易變成長期記憶,不再是應付考試的短期背誦記憶。

    原來,我以前常用來歸納會議重點,閱讀心得的方式與心智圖有著類似的邏輯。(難怪公事上,大家都說我很會整理筆記😆)

    如何運用蘇格拉底式的開放式問題,幫助學習

    善用五個W跟兩個H的技巧,這個技巧可以幫助小朋友抓到重點,學習彙整,以及闡述,接著沒有制定的答案下,可以引導小朋友的創意與發想。

    五個W

    • Why 為什麼
    • What 什麼故事呢
    • When 什麼時候呢
    • Where 在哪裡發生的呢
    • Who 主角與配角是誰

    兩個H

    • How 如何發生的
    • How many , How much, How long, How far… 有多少呢? 多久以前發生的? 距離多遠?

    最近我跟孩子的對話也盡量使用開放性的句子來取代, 不要帶入我個人主觀的意見在句子當中

    比如通常我們在畫畫的時候, 七寶拿了黑色的顏色, 我的潛意識很擔心整幅畫就會被畫黑了。

    以前的我,一定是會說:「 你如果拿黑色的筆,整張圖就黑黑的,你還要拿黑色嗎?」(這句話背後已經隱藏了我的意圖,其實是希望他不要拿黑色,雖然是一句問句。)

    我試著練習開放式的問句,「 黑色的顏色比較深喔!為什麼(Why)會想要拿黑色來塗鴉呢?」(我試著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選擇黑色的意圖, 與用意,並不要把主觀的想法帶到問句裡。)

    七寶回答我:「 黑色,是晴姐姐喜歡的顏色,我也要!」(原來,孩子是想要與姐姐一樣啊!媽媽自己也成長了,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加在孩子的行為上。)

    心智動作學習法(Gestion Mentale)

    透過了解「大腦學習」方式,書中提出五個以下的心智動作的理論, 幫助孩子更能順利地完成自己的目標

    1 專注的動作:首先一定要先設立一個目標, 專注才有意義。 若沒有設定目標,「專注」是沒有意義的。(這讓我學到好多喔!以前我都只知道要專心,沒有想到要先把目標先立出來,這件方法,用在成人日常也很實用的。)

    2.記憶的動作:透過五感的方式來產生共感幫忙大腦的記憶。(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3. 理解的動作: 透過自己的話講一遍, 或是試著用畫的畫出來。 如果孩子說「不懂」, 請不要急著告訴孩子答案,可以透過他已經回答的部分當作基底,慢慢地延伸幫助他持續的增加、補充與調整。

    4. 思考的動作: 在「做」的時候, 先讓孩子花一點時間「思考」。 思考這一個任務要怎麼樣執行會比較好,做起來也比較容易達成目標。(其實我覺得在日常大人的工作也是, 太多待辦任務跟事項要做, 通常我也是先靜下心來思考先歸納一下該如何著手,在一步一步的消滅這一些任務。)

    5. 想像的動作: 透過我們已知的事實,發掘與創造新的路徑,利用新的路徑來發揮想像力。

    透過下面這張圖,可以知道我們大腦在發想時,是非常發散的,需要一點時間跟過程,這一條發散的過程有助於我們的想像力的啟發, 身為家長的我們不要著急,大腦思考終究會抵達目的

    sspedagogie positive

    而傳統的考試, 只給你一條明確的道路,沒有給你足夠的時間與方向,很難引導其他的可能性,這樣的教育方式教出來的孩子比較死板、沒有想像力也比較沒有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就是以前的我們嗎?)

    用心來學習

    害怕與恐懼是學習的阻力, 自信與快樂是學習的最佳驅動力。

    會有各種情緒都是正常的, 我們需要練習的是不要讓情緒帶著我們走, 而且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抒緩負面的情緒, 找到與情緒相處的方式, 也非常推薦我之前寫的正念學習法

    情緒就像海浪, 雖然沒辦法避免它們形成, 卻可以選擇要在哪個浪頭上衝浪。

    當我們的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 我們試著幫助他們冷靜下來,

    引導他們緩和自己的情緒, 並了解自己剛剛的情緒狀態是什麼呢?

    三歲的七寶也有情緒化的時候,非常有自己的堅持!

    還記得某天,我只是沒有將她的口罩掛好,她竟然哭了?(也太情緒化了吧,孩子)

    我趁著這個機會幫助她了解認識情緒, 試著幫她表達:「 會想要哭,是因為媽媽口罩沒有放好嗎?」

    「如果我放好了,你還會想哭嗎?」「想要媽媽怎麼放呢?」

    那他試著想要我掛在正確的位置,一定要耳掛掛住恐龍尾巴才安心。接著,就收起眼淚了。

    IMG

    用身體來學習

    好的學習也是很注重身體運動這一塊的,我想許多家長也都會忽略這點!有著良好的身體,心智可以運作更好;適當的的運動,可以幫助大腦的記憶與發展。也是因為學到這個一個觀念,現在週末顧小孩都盡量帶著孩子去公園跑跑跳跳, 也報名了雲門舞集的親子班,不過親子班的創意發想課程可是操到媽媽的體能,這個週末,我扮演著投幣式的娃娃機,讓孩子坐在我的背上,前搖、後搖、上搖、下搖,幫助訓練孩子的前庭系統呢。🥶 (今個兒腰痠背痛的我)

    個人後記

    透過這本書教導的許多親子教育的技巧, 我正在日常實踐當中, 我觀察到了自己的改變與進步。也很期盼孩子會有出意料,突發奇想的活動, 每次看到創意的孩子,都覺得世上天給予的禮物, 怎麼會有這麼「天真」、「有意思」的想法,也牽動著我內心的靈魂。 不知你們在教養的路上,是否也有這樣的的感受呢?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法式翻轉教養》購書連結

    ssgetImage
    法式翻轉教養:拯救無數法國媽媽、孩子和老師的「全腦心智圖」學習法(幼兒及中小學生適用)
    Apprendre Autrement avec la Pédagogie Positive (28 mars 2013)
    作者: 奧黛莉‧雅坤, 依莎貝爾‧拜優
    原文作者: Audrey Akoun, Isabelle Pailleau
    譯者: 梁若瑜
    出版社:野人
    台灣出版日期:2016/04/13
    sspedagogie positive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閱讀心得: 安樂在這段緊密的親子時光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閱讀心得: 安樂在這段緊密的親子時光

    熱愛收聽Podcast的我,有一次在下班的途中聽到暢學宇宙于為暢推薦了《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這本書,鼓勵父母要好好珍惜親子時光,親自參與他們的成長。

    十年,是哪一個10年呢? 為什麼會說只有10年呢?我內心充滿著好奇。

    過不久,我也在顏安秀的《家庭裡的素養課》這本書,讀到「父母的保存期限,不只10年」這個話題, 這二者間的說法差異更讓我感興趣了。 好想知道《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內容是怎麼聊的,作者汪培珽是怎麼詮釋的呢? 帶著好奇心,終於有時間翻開這本書,解開心中的謎底。

    原來這個10年, 是指5歲到15歲,孩子的心智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在五歲之前,育兒焦點仍掛念在孩子的生理發展。五歲開始,孩子已經可以像一位成人一樣,與父母溝通聊天、互動交流。

    進入生命中的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夥伴就是我們了,他會不停的喊著「媽媽」、「爸爸」。在孩子們的眼中,看出來的世界只被父母圍繞著。汪培珽也說這一段甜蜜的育兒時光,將是她年老時的養分。😊

    書中的主軸,是由一趟英國14天自助旅行開始。出發前,本有許多擔心,擔心著「英文不夠好」,「公婆一定會大驚小怪?」「先生會不會不放心呢?」。但,這是別人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呢?汪培珽決定回到自己掌控人生,把握不停流逝的時間,與孩子來趟偽單親之旅

    且,那個時空背景是在13年前(2009),在Google、手機都還不普及的年代,自助旅行的冒險意味,比在當今充滿便利的科技工具下,強度上升許多。 相反地,我覺得在資訊的不普及的情況下,讓自助旅行常常有意外的插曲出現,反而替為旅行增添未知的驚奇。

    故書從行前準備開始,帶著孩子一塊面試辦理英國簽證、搭乘長途飛機,抵達英國後的十四天,媽媽獨自一人帶著二個孩子,發生了什麼驚奇故事呢?書中好多汪培珽對於英國文化、親子間的觀察,還有人生的體悟。文字非常活潑生動,彷彿我也跟著身臨其境了。(看著這一本旅遊書也帶給我啟發, 原來「遊記」是可以寫得這麼有深度的,汪老師成功將我成功圈粉。)

    這是一本 2009 年出版的書,我最喜歡書中穿插幾張旅行的彩色照片, 兩個孩子的笑容非常開心,笑到月亮彎彎的小眼睛讓人心融化! 看到圖片中的孩子,心裡就湧起一股溫暖, 難怪,作者會寫說:「媽媽的眼裡,只有孩子,再美的風景,都只是背景。」🥰

       n
    圖片來源:汪培珽 (Wang Peiting)臉書

    看到後記我才知道, 原來書中穿插著童趣的插畫,是弟弟畫的。弟弟分享說其實是不喜歡幫媽媽畫畫的,覺得不好玩,寧願去作家事,因為不能畫他想畫的打架😄, 但是媽媽會買樂高積木給我,沒辦法,那就畫吧!😆 (原來孩子果然是為心愛的玩具付出努力的。)

    airplan x
    圖片來源:《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書中後記, 姐姐也分享著:「我不喜歡媽媽一直「寫書」,不喜歡媽媽的生活都是書書書,不與小可愛玩。且天天長期使用電腦對身體與眼睛不好。」

    這段姐姐的分享,讓我感受特別深刻!也與我們家中場景好像喔,不過我們家的三歲的七寶。通常早上七點多起來的時候, 如果看到媽媽在用電腦, 他會先觀察「筆電」的狀態,接著看著覺得沒趣,開口說:「不要用電腦!」「關機。」(口氣堅決)「來陪我玩!」就是這麼直白的一個三歲孩子,直接下指令給媽媽,滿足他想玩的需求。 當然,我要抓緊時間,檢查文字確定有存檔, 不管寫作思緒竄到哪裡,先關機準沒錯。 媽媽學習活在當下,好好享受陪孩子的時光,該陪孩子的時候,就專心陪孩子。也是這本書想傳達給我們的心情,也與我這篇文章呼應著。☺

    我也很喜歡書中的這個章節:花了這麼多錢,坐了飛機來到英國,孩子最喜歡的是餵鴿子。🕊父母與孩子在同一件事情的認知的落差,就像尼加拉瓜大瀑布的高低點,差別這麼大。😆 父母也得了解這現象是正常的,因孩子的視角與我們可大大不同呢。

    故事中, 他們在巴斯(Bath待了四天三夜, 媽媽喜歡的散步完全沒有進行到, 卻在不起眼的小空地,特地回來三次,餵一群鴿子吃麵包。其中有一隻是被姐弟取名為「國王」,因牠有一隻腳完全沒有腳掌,好像虎克船長的那截斷腿,孩子特別關注「國王」,帶著多買的土司,餵牠吃麵包,姐弟感到滿足。

    說到旅行中父母與孩子的認知不同時,我也是感同身受,往往在我安排了許多景點後,通常都不會按照我個人理想中的劇情發展。 還記得,我們曾經帶著兩歲半的七寶到墾丁旅行, 大人最期待的海生館,反而是年幼的七寶最不喜歡的地方,可能因為室內燈光昏暗,整個過程要安撫他的情緒,沒有辦法看那我想念的企鵝了!只好快閃海生館。

    還記得那時的我寫下這段:

    育兒就是這樣,行程要依孩子為主,作適時的調整,必要的話也會放棄原本安排好的行程。

    「現實生活中的不可控」就是隨時會發生的,

    而我們能作的就是順勢而為,會比較快樂!

    孩子帶給我們的禮物,最大最大的收穫,就是「活在當下」了!享受這片刻的美好,看著那發自內心的笑容,沒有參雜其它隱藏的想法。多麼真心啊!

    D AF CA EA FDFA x

    汪培珽推薦的與5到15歲之間的孩子,來趟國外自助旅行,好令人嚮往啊!我已經想好我們的第一站:新加坡了!

    那你們呢?想不想帶著孩子一塊出發呢?要去哪個國家呢?一塊創造那最令人回味的美好時光。🥰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購書連結

    image
    作者: 汪培珽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9/06/08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關心的好友!

  • 參加廖彩杏老師演講的心得與筆記:向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創始人取寶貴的育兒經

    參加廖彩杏老師演講的心得與筆記:向有聲書英文學習法創始人取寶貴的育兒經

    The mediocre teacher tells. The good teacher explains. The superior teacher demonstrates. 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 平庸的老師用說的,好的老師會解釋,高級的老師會示範,偉大的老師啓蒙思想、激發人心

    William Arthur Ward

    週末都要育兒的我,經過一番努力協調後,終於得到半天空閒的時間可參加講座,一想到有機會見到鼎鼎有名的廖彩杏老師,在講座開始前,我滿滿追星的念頭,心情非常雀躍!

    沒想到迷糊的我,竟然跑錯了地點,應該是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總館,我卻跑到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 😟 一間在台中的北屯區,另一間在台中的南區,在南北折返的路程,果然遲到了,心裡好自責。

    騎著小機車風塵僕僕趕路時,內心小劇場又上演了:人生有些時刻,就是錯過就沒了,或許包括這場演講 🥲(好擔心現場名額額滿了!)

    好加在!工作人員對姍姍來遲的我說,可以從後門悄悄地進場,我還鼓起勇氣坐到很前面的位置。

    雖然錯過了前20分鐘,這對我而言,還是一場收穫滿載的演講,在這邊作點整理:)

    有效學習法

    記錄學習單的養成計劃

    有習慣性的記錄孩子的學習歷程,可以藉由記錄觀察孩子的進展,老師分享她平時大大小小的事都會記錄下來,以利追蹤與日後規劃。如比:孩子的體重、才藝學習記錄以及書單學習記錄等。

    1:3:1的學習週策略

    廖彩杏老師的書單是推薦從小孩五歲開始,一週三本書。

    廖老師跟大家分享:每週至少要有1次的學習,並且搭配著3次的練習,最好與生活有所連結參加相關的1次活動。

    例如:1週1次的鋼琴課,至少要有3次的練習,再搭配1次參加音樂會見習,讓孩子看到別人表演的樣子,激發孩子的動機,也參加同儕之間的交流團體,讓學習不光只是學習,有更多輸出與生活連結的機會!

    大腦喜歡習慣

    大腦最喜歡習慣了,因為這樣這樣它的耗能最低。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習慣和生活規律,當孩子習慣建立後,學習也變的輕鬆許多。若突然中斷學習,孩子反而覺得不習慣呢。

    提供有效的學習

    Material:內容要有趣,比如孩子最愛聽故事了

    Method: 方法要有效,如語言的學習來自於聲音

    如何教出會思考的孩子?

    父母不要:有求必應

    父母不要:有問必答

    父母要給孩子更多啓發,多問問題,引發孩子的思考與觀察,不要馬上給孩子答案,摸索的過程是很重要且保貴的

    延伸閱讀:《家庭裡的素養課》閱讀心得中,顏安秀校長也是分享同樣的心法。

    怎麼透過英文繪本來學習

    image

    英文繪本內容不需要特別翻譯

    學習語言是人性,大家有聽過文盲,但沒有耳盲。語文是人天生就會學習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外公、外婆說的客家話或台語,都沒有特別翻譯,但我們也還是能夠意會。廖老師推薦的方式是孩子在閱讀英文繪本時,是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譯的。

    英文繪本可以學習到什麼?

    刻意不講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學習到以下幾點:

    • 懂單字
    • 聲音模仿
    • 內化語法
    • 獨立解讀:養成孩子嘗試猜測,主動勇敢的個性

    Quality Time! 語言的學習起點是由聲音出發

    我自己本身對音質也很要求, 也喜歡聽原版的CD, 可以聽到更多音軌,豐富又生動的配音。所以也很認同使用老師推薦的繪本附的原版CD。

    利用零碎的時間洗耳朵(播放有聲書)的最佳時段:

    • 剛起床
    • 放學回家
    • 爸媽車上的接送時間
    • 睡覺前

    這樣一天下來累計也快有一小時了!長期下來,孩子接觸英語的時間累積也很多了呢!且繪本裡的用詞、句子都是實用的文字;就像如果能夠順利出版中文書籍的,其中文字一定經過編輯好好審核過,句型必然寫的優雅、正確。

    講座尾聲

    在不買書的前提,只透過影音學習或點讀筆是可以的嗎?

    由於書本是可以停下來思考,或遇到不明白或是有興趣的地方是可以反覆翻閱的;但影音若中途想停下來,再作整理,顯得比較困難,且對孩子而言,也比較容易造成專注力不集中。

    廖彩杏老師建議可以把書本當主菜、影音當作配菜。育兒時也不要委屈自己,有時就讓科技來幫忙。把握原則,保持彈性。

    劉仲成館長的建議

    由於我很喜歡館長的收尾的這段話,所以也特別記錄。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講座分享的方法可能部份適用於您的孩子,但有些孩子還是依照自己的個性不同,學習方式不一樣。舉例來說,有位高中英文很差的學生,就是透過看外語電影反覆的練習,達到效果。

    由於社群媒體太過發達,我們常無意間收到過多的資訊,父母放寬心,也不要不小心就拿自家的事與別人比較,就像我教養上偶爾也會焦慮。每個孩子的起點都是不一樣的,若父母能幫助孩子找到適合的起點,走的長,那便是很棒的作法若找到適合孩子的一套方式,就走的深入一點,不要換來換去;方法如果太多套,且時間短的話,反而成效不彰。還加碼推薦了《刻意練習》這本書。(我要去找來看!)

    廖彩杏老師也建議培養孩子的才藝:藝能選一個、體能選一個、再加上語文類就好,千萬不要塞得太滿。她個人的體驗是,學一項才藝至少要三年才能開始看出成效。

    因七寶才三歲,最近也是開始研究課後、週末才藝課的我,以上資訊對我非常有幫助。

    也希望我的筆記也能給您們一點幫助!🙂

    相關連結

    ec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 《教育扭轉未來》閱讀心得:透過學習開拓人生的道路

    《教育扭轉未來》閱讀心得:透過學習開拓人生的道路

    不曉得目前你們的孩子是位在哪個階段的學制呢?

    今年八月七寶開始上幼兒園了,當初為了孩子的幼兒園要選擇哪一間?先前也是作了好多功課,也參觀了幾間幼兒園,最後,媽媽我自己也很難抉擇,哈!因為覺得每種教學方式各有優缺點,最後還是適合孩子的氣質最為重要。目前七寶就讀蒙特梭利混齡體制,兩個月下來,還蠻不錯的!我接著開始關心孩子的下一個階段:小學,要選擇怎樣的小學呢?對於孩子未來的教育體制,我想了解更多,也遇見了《教育扭轉未來》這本書。

    《教育扭轉未來》是由哈佛創新教育專家 Tony Wagner 及美國優秀創投企業家 Ted Dintersmith 共同合寫的一本教育書籍。作者因為看到了美國教育的危機,在 2015 年出書呼籲進行美國教育的改革。

    書中的最後,作者分享出版這本書的心情是因為抱持著恐懼的心情,擔心教育制度再不改變,對未來感到擔憂。在充滿動盪變化多端的時代裡,未來的這些孩子們,應該要培養哪些能力來適應新未來,繼續發光發亮充滿活力。

    購入這本書的動機包含我很喜歡的教育家,也是《發現天賦之旅》的作者:Ken Robinson 的推薦!他對於這本書的評語是:A compelling and important book! 是一本非常引人入勝又很重要的一本書!

    《教育扭轉未來》的作者撰寫這一本書的口吻,帶有批評、酸語酸語,且用詞非常直白,真的不是為了討好每個人而寫,加上這本書的翻譯陳以禮先生的譯文超級流暢,有時候只是光透過文字,我的腦子裡都可以憑空想出作者正在噼哩啪啦說話的畫面!😲

    但是,我覺得最棒的是,在作者批評了一大堆及點出目前的問題點後,有具體提出如何改善建議的方法,這是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提出建議與方向才是進步的開始。我相信這個改革想法就會在這個世界開始流動了。😃

    透過以下 YouTube 影片 Most Likely To Succeed: The Thesis, 可以了解美國教育從125年前由農業社會、工業革命社會、到現在充滿變化的各式新科技與技術的21世紀,學校應該要怎麼跟著時代作轉變呢?

    美國教育上的困境

    1. 以記憶科學的單一標準化考試為主

    這不但對於大腦的學習沒有幫助,短暫記憶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以前的教育是在製造業背景之下的時代,教導一板一眼都有標準的答案。 跟現在的世界不一樣了,例行工作會被自動化的機器所取代,很多知識透過網路搜尋一下就找得到,背誦與考試這一些網路就查的到的內容是非常無效率的

    以前很多人希望孩子將來的職業是位律師,安穩又沒有風險,可是現在大量的律師工作都透過外包、自動化,或交由律師助理處理,職缺變化相當大。

    科技改變生產力,也改變經濟結構,以後創新的角度會更快,需要的是更多優秀的工程師跟創業家,制式的一板一眼的工作職缺會越來越少。

    2. 要求的應試學術科目沒有與現實接軌

    數學是邏輯思考的基礎,可以幫助理解世界,還可透過數學改變社會的方式,如果欠缺財經數字概念會導致痛不欲生。

    但以書中的故事為例,有學生因為微積分的成績不佳,無法通過大學入學資格,但她的申請的主科是:舞蹈。作者覺得荒謬極了!

    另外,作者提出標準化的考試,就無法用創意的數學解題方式,考試還規定一定要買一台$150的計算機來解題,即便現代科技的Wolfram Alpha應用程式(註)非常好用,一些低收入戶的學生為了那台計算機而消費,考試完就再也用到不到那台計算機。

    註:Wolfram Alpha 可以完成數學、統計學、電腦科學、物理、化學、材料學、工程學、生命科學、測量學、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天文學、地理、文學、歷史、文化、體育、音樂、天氣等各個領域的查詢、計算和分析。Wolfram Alpha 還可對使用者上傳的圖片進行辨識。可參考以下Wolfram Alpha介紹。

    數學在短時間算的快,算得好,且不能算錯,這種測試方式與創意的解題方式沒有關係,並無法判斷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活用數學。諷刺的是,有的學生出社會後如何計算貸款、壽險、利率、理財規劃都沒有清楚的概念🥲。

    新世代應該是學習如何利用電腦輔助工具來解題,學習量化、統計、邏輯思考,以及「問對對的問題」。

    這個影片透過 Conrad Wolfram 英國數學家教導怎麼用電腦來學數學,更貼進生活,更引起興趣。他更推崇要學習寫程式,因能夠習得邏輯能力。

    3. 大學學費非常昂貴

    大學平均取得成本是12萬美元(台幣360萬),更貴一點是25萬美元(台幣750萬),為了取得社會身份認同的入場券門票,每位畢業生付出非常大的代價,統計有20%畢業後,找到的工作年薪還不到2.5萬美元(75萬台幣)。 學生沒有認知到大學學科的文憑跟未來職涯的有何連結?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所好?不少人因為只是想取得大學文憑而唸。

    讀到這一段的我,開始思考著,曾夢想讓孩子到美國念大學的我,方向是正確的嗎?

    4. 講課只是單向傳播資訊

    書中提到一句很傳神的句子, 講課就是老師把筆記摘要交接到學生筆記上的一種儀式,兩邊都沒有用到大腦。😨 指派的作業只是考試會考的範圍,或者學生關心上課的內容是不是考試的範圍?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作了一個有關腦部活動的實驗,學生的腦部活躍程度會在活動時達到顛峰;被動時掉到谷底。最昏昏沉沉的狀態不是那夜晚,而是在白天聽講課的時候。只要學生不是用心想學,上課不但沒抓到重點,還浪費了許多時間。

    託科技之福,現在許多知識在網路上可以輕易取得,有些大學講師講的內容,還不如網路上金牌名師的線上課程來的精彩,就像台灣大學葉丙成教授的簡報線上課程,高達一萬多人報名,銷售業績破一億台幣!

    但,雖然線上教學可以有效降低講課的成本,但是若無法專注的孩子在線上教學上的完課率卻非常低,低於5%。

    新時代應該要推進的是透過小組合作、討論,提出各種解決方案的上課方式。在進行的過程,需要提出許多創意、沒有特定形式與標準答案。

    我個人的經驗, 透過單向學習的線上課程得到的收穫,真的低於雙向交流的實體讀書會。通常我都是在開車的時候收聽線上課程的內容,沒有特地作筆記或回播,所以停下來思考的時間比較短暫。

    之前參加實體讀書會,課程中有與大家一塊交流、討論, 雖然課程不是名師開課, 但是透過討論可以激發新的思考。

    我想,最重要的是「思考」的觸發點,若單向學習,一定要留段獨白的時間好好沉澱思考。 若有同好可以相互交流,更可以得到不同的收穫。

    新世代的學習方式

    透過大腦科學可以得知,記憶的方法是透過經驗內化是最有效的

    1. 蘇格拉底式的討論

    利用圓桌討論的方式,由學生自行提出、深化自己的觀點,並學會提出好的問題,學習如何回應,達到批判性的思考。

    2. 同儕相互學習 Peer-Driven

    哈佛應用物理學院長馬佐,推動「翻轉教室」,先提出引發思考的問題,先各自獨立思考後,再依照答案差異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要說服其它組員,在過程討論及實驗過程答案有所不同時,可以再重新調整答案,換到別組。

    透過《同儕教學》Peer Instruction: A User’s Manual,在過程中可以慢慢釐清自己的想法,形成獨立的觀點,批判分析別人的觀點,最後再透過同儕間如何溝通、合作,用創意的方式解決方式,加上協調整合的能力。

    我覺得這個上課的方式一定很熱鬧,沒有一定要與誰同組,可以依照自己的思考脈絡及手作的實驗推理出真相。還記得以前曾經在中文課堂上,老師播放了《大紅燈籠高高掛》的文藝電影給我們看,沒有標準答案的情節,讓全班同學去揣測主角的心境,真的是一堂很棒的課。

    3. 平等的線上課程平台

    線上教學網站 Virtual High School, 透過公開的網路平台可以看到大家的作品,每個人都可以發言討論,不會因為有孩子的出身低,或社會背景造成發言的包袱,內向的孩子在網路上也可以得到一樣的發言空間。這真的很特別,是愛好公平的我喜歡的學習方式之一。 😀

    結語:精髓是保有好奇心與學習動機

    現在有無所不知的Google,僅擁有知識已經不吃香。 而是你能運用知識「做出什麼」

    除了引導孩子熟稔「如何學習的能力」、「邏輯思考能力」、「寫作/演說表達能力」之外,

    新世代應該具備有的技能:

    • 批判性思考 Critical thinking
    • 溝通協調 Communication
    • 通力合作 Collaboration
    • 創意解法 Creative problem-solving

    若能持續讓孩子保有學習的動機打從內心的自動自發,一定可以不斷的累積新的技能與知識。

    也是因為想要讓孩子保有內在動機,目前我們替孩子選擇的幼兒園是混齡的蒙特梭利,沒有課本、沒有考試、沒有競爭,讓孩子每天自己選擇自己想要作的「工作」。然而,我也開始慢慢研究台灣國小的制度了,先來看一下實驗性小學、華德福小學⋯⋯

    身為家長的我們,「學習」也是一輩子的功課,相信我們好好示範活到老、學到老的身教,身邊的孩子也會被我們深深影響著。☺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教育扭轉未來: 當文憑成為騙局, 21世紀孩子必備的4大生存力》購書連結

    教育扭轉未來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媽媽,我記得你》閱讀心得:透過胎內記憶,得到靈魂相遇的訊息

    《媽媽,我記得你》閱讀心得:透過胎內記憶,得到靈魂相遇的訊息

    在準備做試管嬰兒之前, 我已經有「懷孕」是與有緣的孩子相遇的認知。當時在每階段的療程中, 我總是向上天祈禱能讓我們與健康活潑的孩子成為一家人。這本暖心的《媽媽,我記得你》,讓我進入媽咪先修班的行列,學習如何與肚皮底下的小人兒溝通,還有預習即將成為一位母親的心情轉變。

    透過《媽媽,我記得你》這本書中分享的 88 個小故事,推敲每個靈魂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 他們怎麼挑選父母呢? 他們為什麼會來到這裡呢? 他們帶有什麼任務?他們在媽媽的肚子裡看得到外面嗎?在肚子裡是怎樣的體驗呢?

    經過快三年的育兒時光,回頭來重新閱讀這本書,感動的情緒更加強烈,哈!有了母愛的加持,更加感性了!😄

    截圖    下午..
    笑容非常和藹可親的醫師。圖片來源:Prenatal Memory Network.

    作者池川 明(Akira Ikegawa)是位醫學博士,1954 年出生於東京,曾經擔任婦產科部長,1989 年在橫濱開設池川診所。在 2000年時,池川醫師在自己的診所與相關機構進行調查,調查了 3600 人,三成的人擁有「胎內記憶」。我在YouTube 上找到這部私人連結影片,是池川醫師訪問好幾位小朋友的過程,看著孩子天真們的回答,真是不可思議!

    「夢見好友懷孕」的胎夢

    由於我們採取試管嬰兒療程,在初期懷孕的過程有許多不穩定, 在順利拿到媽媽手冊後,我才公開分享懷孕的消息。 沒想到,有一陣子沒有聯絡的好友,馬上傳訊來跟我說,她之前才夢見我懷孕呢!沒想到夢成真了!

    而我某一天也夢見久未見面的國中同學懷孕,當時低調的同學並沒有回應我,沒想到在幾個月後,有位健健康康的小弟弟呱呱墜地了!好友才開心與我分享,其實當下她可能也懷孕,但也擔心小產的風險,沒有辦法正面回應我。

    當我們重新回味「夢見好友懷孕」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都在想,在天上的小靈魂們或許是同學,會相互照應呢!😆

    懷孕時,小寶寶都知道媽媽的心情

    在池川醫師的書中寫到, 孕期中媽媽的心情,與爸爸的互動,在肚子中的孩子都是知道。多跟肚子中的孩子講話,讓他感受到開心,讓孩子帶著「大家很期待看的我的」心情來到這個世上。

    在懷孕過程中,如果媽媽感覺到悲傷,孩子也會感到悲傷。還記得懷孕期間,上班壓力如果太大,肚皮瞬間就會變的硬硬的,我一邊摸著肚子,安定自己的心情與(自己)和孩子說著:「媽媽只是有點緊張,休息一下就沒事了喔。」肚皮緊繃的狀態也就慢慢減緩了。

    IMG  x
    回味 2019 的寶寶日記

    小勇士的啓發

    書中最讓 Fish 動容的就是這篇, 如果這些靈魂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或身體狀態,那為什麼他們會帶著殘缺出生的呢? 故事是這樣分享的,因為天上的神仙說有 1000 個人之中有一個人必須帶著殘缺出生, 就在大夥兒都很猶豫的時候,有位勇敢的小勇士選擇挺身而出,自告奮勇願意帶著殘缺來到這個世上。神仙受到他的感動,便把他-唐氏症寶寶安排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孩子的出生是來幫助你的唐氏症寶寶帶給家庭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 透過與人之間緣分, 向眾人傳達無償的愛。

    d
    1歲唐氏症寶寶燦笑,打敗14萬人成為代言寶寶。圖/翻攝自gerberchildrenswear Instagram)

    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

    有些孩子提到在住進媽媽的肚子前,他們是待在很舒服、軟綿綿的地方,感到安心。在沒有肉體的狀態下,不需要區分他人,自然沒有爭奪與戰爭。

    如果靈魂的世界這麼的美好,那為何要來這個世上呢? 有位具有前世記憶的女孩回答了這個問題:「 雖然過得很幸福,但是很無聊!

    原來,他們為了體驗生命的活力、喧鬧的人生以及豐富生命歷程而來到這個世上。有了這一種想法,面對眼前的考驗,就更有勇氣面對!靈魂造訪地球的初衷就是來好好體驗人生旅程的: 生、老、病、死、苦,感覺生命的「流動」。

    我種植的盆栽,最近長了一片很大的新葉,直徑來到 10 公分。 開心觀察它的成長時,我卻發現到同一株邊角上的小葉卻自然的枯萎了。我領悟到,在新生的過程中,同時也是在淘汰缺陷。靈魂想要來到這個世上的原因,我想就是想追求這不斷成長、不斷茁壯、不斷汰劣留良的身心靈體驗吧!💪

    傳達給我們的訊息

    「生命的重要性」是透過胎內記憶傳達帶給我們的訊息。為什麼有的小寶寶會選擇家暴中的環境出生呢? 純淨的他,希望能給傳達給父母要「好好愛護生命」的信念。即使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希望父母能夠洗心革面、關懷他們,達到他們來世的任務。(嗚,我在社會新聞上從沒有看過這些靈魂成功的案例,總是播放無限的傷心故事,這些靈魂真的好勇敢。)

    七寶的胎內記憶

    想必很多媽媽們都想知道詢問孩子胎內記憶的時機,在書中的最後一章有分享方法。就是在孩子放鬆、覺得安心的時候(快要睡著)時,問孩子:「你出生前有什麼感覺呢?」千萬不要逼孩子回想, 一切順其自然。如果忘記也是很正常的。 池川醫師也有提醒,相同的問題不要問第二次

    我問過七寶「還記得在媽媽肚子裏作什麼嗎?」她每次都是回答我「我在吃水果啊!」還記得我懷孕的時候,每天都吃三種水果呢,真的是天天水果大餐沒有間斷。出生後的七寶也超喜歡水果。🍇🍌🍊🍎🍍🫐

    還有一次的睡前聊天,也終於得到一些線索了,七寶曾經跟我分享住進媽媽肚子時,她在海裡游泳只分享過這麼一句,也沒有更多。哈,媽媽真的好想知道任何線索。

    還記得有一次快要睡著的七寶,突然問我說:「媽媽,你準備好當媽媽了嗎?」

    然後,她就睡著了。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媽媽,我記得你》 購書連結

    image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購書連結

    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

    費雪也有錄製這本《謝謝你來當我的寶貝》的故事唷

    費雪兒童故事創作《在媽媽肚子裡》胎內記憶

    有很多爸爸、媽媽,留言他們家孩子很愛這篇故事,也推薦給你們!

    睡前故事《在媽媽肚子裡》愛的誕生|胎內記憶|兒童故事繪本|幼兒睡前故事|原創故事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關心的好友!

  • 《家庭裡的素養課》閱讀心得:讓我們用愛埋下孩兒價值觀的心靈種子

    《家庭裡的素養課》閱讀心得:讓我們用愛埋下孩兒價值觀的心靈種子

    《家庭裡的素養課》是一本相當接地氣的教養書,與臺灣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共有 48 堂親子故事的分享。作者顏安秀 具有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透過此書你可以學習到如何運用巧思融合在家庭之中,也讓我提前預習國小教育的親子育兒場景。不論是手足相處、是否提供平板、如何培養閱讀的能力、如何有效的獎勵孩子乃至於如何給予孩子勇氣,在書中都有一一分享。閱讀的過程中,彷彿有一個大姐姐向我分享她寶貴的經驗,顏老師文筆非常流暢,感受到她對教育非常的用心以及對孩子的愛,同時透過文字記錄家庭之愛的旅程。

    給予孩子相信我可以的勇氣

    在 2018 年所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有關測試「害怕失敗」的指數,台灣的學生在「 失敗後別人怎麼看我?」「 我害怕其實我沒有天份?」都拿到了第一名。

    很多學生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捨棄嘗試的機會。 父母如何看待失敗的定義,也將會影響孩子如何看待失敗。失敗只是個過程,是變的更好的養份,我都這麼灌輸在自己與孩子的身上。

    有名的《心態致勝》書中的心理學已經告訴我們,具有「成長型心態」的人可以藉由努力與練習,不斷地成長與進步,我們應該也將這個觀念投射在育兒的生活之中,讓孩子有相信「我可以」, 願意再嘗試一次的勇氣。

    幼兒時期正是訓練孩子「自主性」的好時機,所以當兩歲多的七寶常常說要自己來的時候,我也放寬我所有的標準、秉持著耐心,放手讓她嘗試。身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失去耐心,或追求完美就主動幫孩子完成,剝奪了孩子練習的機會;幼兒時期有「想做」及「會做」的經驗,可幫助孩子更加獨立的成長。

    給予正面肯定時,,請謹記要提出具體的描述,而不是浮誇的讚美。 「你好棒!」 暗示著孩子是沒有瑕疵的,當遇到了挫折反而心裡產生很大的落差,「原來我不棒」「這我作不來了」孩子的內心會這樣想著。我們可以試著說「哇!你很認真的把功課寫完了呢!👏」(語氣上揚),孩子也是聽的出來這是正面的肯定,內心也有得到成就感。

    最近與七寶在《國語幼兒月刊》的丁丁爬樹的故事之中學習到「不會是正常的」,只要「練習」就可以克服。看繪本學故事對幼兒來說效果真的很不錯。最近還在練習用杯子喝水的七寶,雖一開始水倒的全身都是,有點不知所措,我順勢使用丁丁的故事引導她,只要再繼續練習,就可以像丁丁一樣學會了。😀

    IMG  x

    不帶批評的與孩子分享見解

    父母的觀點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歷程,所以我們盡可能地用開放的心態與孩子分享不同的觀點。保持中立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思考。孩子的視野與判斷能力就基於父母能夠理性呈現事實的角度,家長能夠引導孩子打開一扇世界的窗口。

    其中有一篇是水果姐看完歷史漫畫書後, 詢問商鞅到底是好人(讓國家富強興盛)還是壞人(刻薄少恩)?當孩子在追求二元對立的答案「善」或「壞」,顏老師並沒有給予答案。

    這也讓我不禁想到,許多的社會、親子衝突,都是來自於二元對立,非黑即白、對或錯?這是在考試體制下長大的我們習慣追求的,或許一個簡潔的答案顯得思考容易許多, 但也局限了思考的層次。台灣的民主社會最常爭執的就是「藍」或「綠」,一定要拼個你死我活,選邊站,獲取同盟的的意識。但這個世界是「立體」的啊!二元的思考是初階的表現,在多元的世界,每個事物不同角度的樣貌呈現也有所不同。如同我的盆栽不管是從正面、側面、背面看都好可愛。😃

     x

    擺脫二元對立的思維,追求八面玲瓏是我所嚮往的。

    錯誤筆記學習法

    顏老師在書中分享了一個很棒的學習方法, 就是讓孩子將不同科目的錯誤紀錄重新整理在一本筆記本裡, 透過這一個整理、訂正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重錯誤中學習。 科學上已經證明更有效的大腦的學習法,即是從「錯誤」中學習,會比不斷練習同類型的題目來的更加有效果。透過作筆記的過程將「學習視覺化」與「學習統整」的能力,都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教導孩子如何學習,是我們給予孩子一生的禮物

    孩子在學校的考題答錯了,或丟分了, 家長應該要了解錯誤答案的原因,確認孩子的理解。是因為粗心呢?還是有別的理由?

    有篇章節很有趣,水果姐自然科的題目答錯了:「星星就跟月亮、太陽一樣,在地球上的運行是東升西落。」因孩子的想法是「太陽是恆星」是不會動的,故不存在「在地球上的運行」的這種動作,看到孩子在字義上的著墨與鑽研也真的是沒有錯呢!後來,水果姐建議把題目改成:「星星就跟月亮、太陽一樣,在地球上的我們看來,它們都是東邊升起、西邊落下。」

    期許等七寶上國小,進入「考試」的學習階段時,我也能保有耐心去理解孩子的每一個學習失分的原因。

    保護孩子的「內在動力」,技巧性地給予意外的獎勵

    獎勵原本的美意發展到最後會弱化內在的動機, 為了得到獎勵, 我只做可以得到獎勵的事件就好; 比如說:「你只要看完這本書,就能得到 100 塊。」這會暗示「看書」是不值得去做的,失去了「看書的價值」。

    不過書中還是有分享很不錯的獎勵的方法, 那就是不經意地給孩子驚喜,在孩子未完成任務之前,不預設獎勵;若結果不錯或值得鼓勵,可以事後跟孩子說:「妳這回很用心複習月考呢!媽媽帶妳去書局,可以選一個你喜歡的文具!」或是具有獨特性的活動,比如:「可以跟爸爸媽媽看一部龍貓電影。」(哈!這部是我小時候最愛最愛的電影,希望能與七寶一塊看,肯定是媽媽本身特別的禮物。)

    個人小結

    價值觀是長期累積內化的信念, 父母陪伴與給予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轉化成屬於自己的一環價值觀。讓我們以愛為始,在家庭教育中埋下孩兒價值觀的心靈種子。

    在幼兒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引導的角色, 同處在這個家庭的我們, 相信在幾年後的將來, 漸漸獨立的孩子會成為我們家中的好夥伴, 我與女兒七寶也可以成為一對無話不聊的好姐妹,好期待。🥰

    Life is beautiful. It’s about giving. It’s about family.

    Walt Disney

    《家庭裡的素養課》 購書連結

    upload x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 《覺醒父母》閱讀心得:孩子是幫助滋養一個全新的你

    《覺醒父母》閱讀心得:孩子是幫助滋養一個全新的你

    週末早晨與孩子在公園裡散步, 我們一起觀察著紅姬緣椿象, 心中有個念頭:何時我開始注意這些生活的這些小事物?若不是因為育兒的日子, 我不會有靜下心來觀察生活的點點滴滴。巿區工程到處挖的坑坑疤疤的,但在孩子的眼中感到有趣的是「挖土機」,沒想到對於大人感到煩燥的「道路施工」,在孩子的世界是那麼新奇的。我開始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我觀察到這一些特別的心靈改變,是因為有了孩子,體會到是孩子帶領我「活在當下」的美好;而我心中的想法也非常巧合的與《覺醒父母》中的許多章節相互印證,當我閱讀這本書是真的遇到知音。

    覺醒父母 的作者喜法莉.薩貝瑞(Shefali Tsabary)是位臨床心理學博士, 從小接觸東方正念訓練西方的心理學加以整合出一套結合意識與覺知的教育理念

    在這邊整理幾個我學習到六個要點,與大家分享:

    1. 覺知:察覺「自我框架」與「本性的我」

    這邊的「自我」, 指的是一種框架限制住的你, 也許是來自於別人對你的觀點, 而讓我們漸漸以為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人, 也是我們常說的就「自我形象」、「自我意識」, 若「自我」蓋在真正的「本質」之上, 通常都會拼命的維護它。 但實際上我們本質是無限的,它的存在完全的自由,對人沒有期待、沒有恐懼、也沒有內疚

    舉一個例子來說,「自我」是如何偽裝成真正的自己。例如:當我們說「我生氣了!」 但真相可能截然不同,這是內心深處我們其實在抗拒當下的處境, 並不是本質在生氣,而是內心中感到害怕或是質疑, 而轉嫁怒氣在別人的身上, 這個就是「自我」的體現。 自我中心的執著常常會蒙蔽了我們可以安住在喜悅的狀態與萬物合一的能力

    最美妙的親子關係, 就是父母的覺知與孩子的心靈內在共鳴的時候

    2. 接納,教養孩子的關鍵一步

    我們應該要接納孩子天生的氣質, 我們就應該放棄讓他「應該」變成怎麼樣的人的想法。 這邊的前提是人性本善的意念為出發點, 相信孩子會回到最初的本性。 你對孩子包容的力量,也間接影響到接受當下的自己、過去的自己和跟將來有潛力的自己。 若父母的心裡不夠寬廣要怎麼能夠容納另一個心靈呢?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命運要履行,帶著獨特心跳節奏的心靈,絕對不是我們可以佔有的財產,讓孩子保有做自己的權利。 但這邊提的「接納」,並不是代表沒有界線, 讓我們的覺知與孩子同在, 但是設下界線跟紀律也很重要

    3. 放下父母的無意識

    若可以在日常觀察到你的「無意識」,那就是進步的開始

    什麼樣是無意識的狀態呢? 例如說內心深處渴望得到更多讚賞的家長, 會嚴格的希望孩子達到許多目標, 塞滿孩子的學習行程,將自己的情緒遺產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但長期身處這種高壓期待之中的孩子是不快樂的。 我們必須要察覺到自己的「本質」, 才能終結世世代代帶來的痛苦循環。

    父母要帶著「有意識」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習性或期待強加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若失去他的「本真」會非常痛苦。我曾經因為想學鋼琴, 希望我的孩子能學鋼琴, 沒想到無形中我的「 無意識」也強加在孩子身上了, 但我會試著詢問看看七寶是否願意學鋼琴, 如果她也喜歡,那就太好了!

    4. 0-2 歲是訓練父母的內心變得包容又溫暖的時期

    嬰兒時期寶寶最需要就是心裡的安全感跟身體的安撫, 這個時候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時間不再屬於我們自己,生命也不再是我一個人了,而是有一個小生命更需要著我們。 我們從來不曾像這樣子無微不至的照顧一個生命, 這讓我們遇見最高層次與最低層次的自己無止境的奮戰, 也是這樣子的過程讓我們學習了更有能力去愛

    當初七寶一直到兩歲前,常常半夜哭醒討抱, 一定要抱著她睡覺, 當時的先生與我真的是累壞了, 我常常與內心打氣著說能夠與寶寶緊緊相抱的時間不長,要好好珍惜! 終於熬過這一段時光了, 孩子一定有感受到我們滿滿的愛。

    5. 新生的瘋狂母親

    母親的這個角色是特別的, 與靈性上有特別的意義, 因為孩子在我們的肚子九個月一天一天的成長, 我們與他的連結非常緊密。孩子剛出生的那段時光, 我們意識到過去的自由已經不在了,感到恐慌, 但其實這也蘊含著一個新生的機會

    雖然我們心中有著滿滿的愛, 但是難免感覺到疲憊, 可能害怕到批評,不敢別人分享心靈感到支離破碎的嚴重程度, 而感到孤單,有時候幻想女子單飛的自由生活, 悠閑的來杯紅酒都會有罪惡感。

    長期睡眠不足, 壓力緊繃也有暴走的時候, 或被孩子激怒! 我們總要面對自己化為父母的「陰暗面」以及難以控制的「強大控制慾」。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不光只是要與孩子的情緒共處, 也要和自己的情緒共處, 觀察到自己的情緒才能「代謝」掉它。

    「培養耐心」是對孩子最必要的條件, 有的時候我們必須拋棄自己的想法,深呼吸。 培養耐心是一種靈性修煉, 讓我們採取更緩慢、更有覺知的步調。 孩子給予我們無價的寶藏,就是他們的步調更接近靈魂的節奏, 讓我們跟隨孩子的步調吧!

    如果真的快失去耐心了, 我們試著反問自己:「 為什麼我現在在生氣?」

    大口深呼吸,離開現場,提醒自己:現在需要幫助的人是我,不是我的孩子」 讓我們在覺知之中重整自己。

    saneej kallingal EQYQewfOH unsplash x
    Photo by Saneej Kallingal on Unsplash

    6. 我們牽著孩子的手,不再需要我們帶路的青少年時期

    雖然我們家的孩子距離青少年還有10幾年的光陰, 我仍然想寫下這段筆記。

    青少年時期是孩子開始飛翔的時刻,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引領他們飛行的方向,但不要刻意去修剪他們的翅膀。 孩子這個階段必須遭受到背叛、拒絕、與心痛的成長過程。 我們可以當作他訴說煩惱的「垃圾桶」,但是我們不要試圖「修理」或調整他們的生活,只要理解他們就好。 這個時候父母靈性的功課, 就是把孩子的狀態像鏡子照印出來並且稱讚他們過人的勇氣。

    嬰兒時期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是父母的靈性禮物; 青春期時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幫助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們彼此的關係是非常美妙的。

    個人小記

    孩子為我們帶來的禮物,是他們有能力吸引我們進入一種全然接受的狀態,讓我們有著珍貴的體驗。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生命中出現的孩子是為了滋養一個全新的你你就可以看見孩子有引領你走向發現真實本性的潛能。 這項任務其實是培育父母本身, 我們只需要全心全意地處於當下去去引導與理解他們。

    所有的幸福來源都是愛與慈悲,對孩子說一聲感謝,謝謝你來到我們的身邊

    IMG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覺醒父母》 購書連結

       mainCoverImage x

    📚購書連結:

    2024/08 覺醒父母今年出了實作版啦!!撒花

    《覺醒父母的育兒地圖: 父母給子女的最棒禮物, 不是無私的愛, 而是劃清界線, 讓他不論幾歲, 都能獨立思考、勇敢逐夢》

       mainCoverImage x

    📚購書連結: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關心的好友!

  • 《讓小小孩瞬間聽話的說話公式》 教養書推薦: 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2-7歲兒童溝通技巧

    《讓小小孩瞬間聽話的說話公式》 教養書推薦: 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2-7歲兒童溝通技巧

    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方式,會成為他日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美國《母職雜誌》Peggy O’mara

    很幸運地在準備考保母執照的朋友介紹下,認識了這本《讓小小孩瞬間聽話的說話公式》教養書,雖然我沒有很喜歡它的中文書名翻譯,但內容超級實用!除了有黃瑽寧醫師的戒吼推薦之外,本書的作者Joanna Faber、Julie King 結合親身多年的親子教育經驗、和開班授課的「親子工作坊」中的真實回饋集結成冊。若正在育兒生活中忙的水深火熱,無法抽身參加類似的實體親子工作坊,我個人是相當推薦購買這本書作為親子溝通(2-7歲兒童溝通技巧)的教戰手冊喔!

    也非常推薦與這本《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閱讀心得: 利用腦科學,培育影響下個世代的孩童全腦心智一塊看,更能了解書中介紹的原因,這些技巧使用起來也更上手了!

    如何與孩子有效的溝通?本書說明及舉例非常多篇貼切又生活化的小故事,我自己也跟著練習中。在這邊與你們分享我的閱讀筆記。

    處理情緒為優先

    沒有照顧好孩子(或自己)的情緒,就不可能作出正確的舉動。

    《how to talk so little kids will listen》

    來自於洛杉磯加州大學馬修.李柏曼的研究室。當將經歷過的情緒轉換成語言(如:我覺得沮喪),可以幫助管理情緒,抑制杏仁核(大腦掌管情緒的中心),有助於大腦活動的「煞車」;而2-7歲的孩子情緒化是合理的,因控制情緒和壓力的前額葉皮質的發展需要到20歲才會發展完全。

    因此與孩子溝通時,首先必須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接著幫助孩子承認他的感受

    但怎麼作才適合呢?

    書中的反例非常真實,爸媽們一定要練習避免使用以下口氣:

    • 否定 :「你現在就是沒辦法作到,你還太小了!」
    • 與別人比較 :「你知道為什麼莎拉這麼厲害嗎?因為她有聽話啊!」
    • 額外多問其它問題 :「你怎麼又亂丟了呢?這樣丟很好玩嗎?」
    • 長篇大論

    相信多數聽了以上反例的句子,孩子絕對沒有打從心理想繼續或順從父母的指令吧?身為大人的我們,也不喜歡這樣的溝通方式啊!

    那我們該使用什麼正確的技巧呢?

    • 透過語言承認孩子感受,千萬別否定他。如:「哥哥作了讓你好生氣的事喔!」孩子需要我們幫忙把情緒說出口,才能慢慢建立起自我意識。若不這麼作,等於無形中傳達「你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官。」相反的,若我們幫助他們確認感受,可幫助孩子日後成為一個知道自己是誰、清楚自己感受的人。
    • 透過文字承認孩子感受。如:逛大賣場時沒有購買孩子嚷嚷著要購買的商品,那麼我們在孩子的面前將孩子的「願望清單」寫下來,就算是不識字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感受有被父母的動作打動,知道自己被放在心上,那種「滿足感」會令孩子感到被愛、被在乎。孩子在被接納情緒後,才更容易接受「想要的不見得永遠能得到」的現實,還可以間接訓練「延遲滿足」的重要能力。
    • 透過藝術創作承認孩子感受。如:有的孩子情緒反應非常強烈,靠說的、寫的可能還不夠,這時可使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試看看,可以親子間一起用畫的、用貼的都可以試看看。(如:與孩子一起畫了好幾滴眼淚表達傷心達到同理)
    • 現實中辦不到的,用想像來補償。如:孩子不喜歡剛搬入的新家,用想像力對話來勾勒理想中的房間,日後有機會的話再慢慢添購孩子喜歡的小物。
    • 用傾聽的方式來承認孩子感受。「嗯。」「是。」(有的時候不如不要多話了)🤫

    還有其它重點💡

    • 父母的情緒要先照顧好,才能接著處理孩子的情緒。
    • 可以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但不當的行為必須制止。
    • 孩子心情不好時,忍住別再問任何其它問題,別讓孩子感覺自己被質問。
    • 千萬別說「但是」,試著用「問題是⋯」來取代。
    • 誇張一點的敘述承認孩子感受,讓孩子感到被同理。

    2-7歲親子溝通的技巧

    希望孩子能夠乖乖配合的方式要怎麼作呢?我想這是每個父母都想知道的技巧,對吧!繼續看下去~

    避免以下口氣

    • 責怪與指控: 「是不是你沒有放好?」
    • 人身攻擊:「不可以插嘴,沒有禮貌!」
    • 警告句:「趕快下來,你會跌倒!」
    • 反問:「我不是說不可以嗎?你怎麼又丟了?」
    • 嘲諷:「這樣也會弄錯,你真厲害!確定大腦有醒過來嗎?」
    • 威脅:「你再這樣的話,不准你吃飯了!」
    • 長篇大論

    讓我們練習這樣作

    1. 要好玩

    把無聊的任務變成挑戰或遊戲,像七寶對於刷牙這項任務,我試著利用書中的變好玩的方式,轉換成一邊刷牙一邊「找嘴巴裡的數字水果」遊戲,結合她日常有連結的話題,那個晚上我可是盡情的刷了好幾輪呢!

    2. 提供選擇

    給孩子對於自己生活有點參與感決定權

    與其說:「快點上車!」

    不如說:「現在要出發了,你要帶泡泡機還是娃娃?」「你要用走的還是騎三輪車呢?」

    3. 讓孩子主導

    父母試著讓孩子主導,先幫助明確的定義工作項目,再由孩子完成細節。長遠來看,父母的工作量會減少。

    書中有推薦「計時器」,讓主導遊戲時間的孩子親眼看到時間的消失,可以幫助意識到自己要結束這活動接著進行下一項工作任務。而我們與七寶使用平板電腦上Lingumi英文課時,會搭配鬧鐘約定:與孩子約定好在鬧鐘響起後,就要結束平板電腦的活動。

    4. 提供資訊

    試著提供資訊給孩子,讓孩子思考該怎麼作?不但可以減少孩子因下命令而反抗的心態,還可以幫忙孩子發展練習自我控制的能力。

    與其說:「不可以買玩具!」

    不如說:「我們今天是要去幫哥哥買上課要用的彩色筆,沒有要幫自己買東西回家喔!如果你看到想買的東西,跟媽媽說,我幫你放在願望清單裡。」

    5. 用姿勢或一個字表達

    要記得這個方式要說的是「名詞」而不是「動詞」,「動詞」會有被逼迫的感受。

    如:希望孩子快點穿鞋,就說「鞋子~」

    6. 說出你看到的

    簡單說出你看的到狀況,而不是指責小孩。

    與其說:「你又把水彩倒出來!地上弄的亂七八糟了!」

    不如說:「喔~?我看到地上被水彩噴的到處都是耶。」(超級考驗爸媽說話的藝術與耐心😮‍💨)

    7. 描述你的感受

    通常身為老師或家長,總覺得自己應該要對孩子有無比的耐心,在內心火山快要噴發時,試著深呼吸、從1數到10、想像世界多麼美好又和平!我絕對不失控,但是,這真的一點也不實際,也不可能作到。(看到這段瞬間心裡萌出一陣安心😆)

    讓孩子感受到或幫助認識其他人的情緒,對他們也是有效的學習。若爸媽此時感到挫折、沮喪、生氣、失望,都可以透過語言表達讓孩子知道,孩子也可以試著學習如何表達情緒。切記,你的情緒與行為動作需要需要表裡如一, 不要說我很生氣、臉部表情卻又表現得非常和平,擠出微笑與孩子溝通,孩子會非常困惑現在是什麼情況。(就像電影中常常出現讓人猜不到「誰是兇手」的那個角色?讓人摸不著頭緒)

    重點💡

    • 表達情緒的不滿時,多說「我」,別說「你」。「你」這個字指責的意味非常重。
    • 處理負面情緒的用詞程度也要經過思考的拿捏, 盡量小心使用「生氣」或「抓狂」的字眼。可以使用「 沮喪」、「灰心」或是「我不喜歡⋯」來替代。

    8. 寫張小紙條

    當你發現你的話已經重複好幾百次,仍然沒有效,此時考慮可以用寫的用畫的代替語言。文字或圖畫就是有一種無法取代的魔力,可能比你喋喋不休的嘮叨有效得多。比如畫一張:洗頭髮的邀請卡給七寶。(是的,我家孩子超排斥洗頭的。)

    9. 在不人身攻擊的前提下採取行動

    書中提到的工具不可能適用於每個孩子, 好比幼兒園園長的我們,該做的做還是得做,才能讓幼兒園繼續運行。建議的方式是: 在不人身攻擊的前提下採取行動。

    如果你的孩子就是忍不住要在公園裡丟沙子,雖然你已經用盡心思讓一切變得好玩、提供的選項、資訊。這個時候你可以說:「我現在就要帶你回家了,因為我不希望有任何人被石頭打到,就算是小小的沙子也不可以。」

    如何處理親子衝突?

    但孩子作錯事了,父母會認為應該要懲罰小孩,讓孩子改過, 自行承擔責任,但這樣的懲罰作法也可能讓你陷入以下困境:

    不把懲罰當作是解決衝突的方式的原因

    • 若把懲罰當作是解決衝突的方式,此次懲罰的效果不大時,你只會選擇一次比一次罰的更重、更狠毒。
    • 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如:在幼兒園,不善於團體生活的小孩因為咬人而受到懲罰, 但處罰並不能讓犯錯的孩子學習到與其它孩子社交的方法。
    • 通常個性倔強的孩子受到懲罰,就會下定決心要抵抗權威。研究發現受到懲罰的小孩更容易行為偏差。
    • 懲罰可能會模糊焦點,反而使孩子錯過真正需要學習的教訓。懲罰並不會讓孩子產生解決問題或彌補過錯的想法,只會讓他們更自私的思考事情、逃避現實。
    • 若懲罰真的有效了,孩子再也沒有犯錯。但你會為這一個成功付出極大的代價, 孩子的內心可能出現「恐懼」、「 膽怯」、或是「攻擊的行為」。

    怎麼與孩子一塊解決衝突

    1. 表達你的感受⋯用非常強烈的方式

    孩子作出危險的行為時,大聲的說出:「 現在馬上住手!」,用詞避免使用指責、 諷刺的意味。 這個年紀的孩子常常真的不懂得危險。

    2. 讓孩子知道怎麼彌補過錯

    改變孩子的行為跟態度,最快的方式就是帶著她一起彌補過錯,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懲罰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一起彌補過錯的過程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認為自己是一個可以做好事的人。

    孩子把食物弄倒了,我們描述眼前看到的情況,讓孩子學習一起清理環境吧!

    3. 提供選擇

    「我們現在暫時不可以玩溜滑梯了,我看得出來你現在不想要跟大家輪流排隊,你可以去旁邊玩盪鞦韆,或者去玩沙坑,給你決定。」

    年幼的孩子需要我們幫忙把精力導流到別處,你提供的選擇可以幫助孩子把精力帶到其他更被接受的活動當中。

    4. 在不發生人身攻擊的前提下採取行動

    把重點放在:當下安全、情緒的顧慮以及之後的解決方法。

    「 我現在要帶你去草皮玩,我們把球拿過去吧!我們換一個可以自由奔跑又不怕撞到別人的地方。」

    「 我現在需要把你扣上嬰兒車上的安全帶,這樣你才不會被車子撞到!我知道你不喜歡。但是我們只要走到公園,你就可以下來了。」

    5. 討論解決方案

    書中有解釋為什麼獎勵是一個危險的作法?因為獎勵通常不會說明問題的根源,而源自高傲的姿態,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提出獎勵方案時,其實語言帶有威脅的含意:你如果不照我說的作,你就無法吃到甜點。

    用點說話技巧「只要趕快把積木收好,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讓孩子知道後面有更好玩的活動等著他。

    書中有提出「隔離處分」也不是好的作法。為什麼呢?它的問題就在於無法說明問題的所在,孩子並不懂得如何改善問題。

    研究發現,最能激起動機的三大要素為:

    • 自主權:由「我」主導
    • 精通:發展內在的本能
    • 目的: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有價值、意義的

    因此,書中非常鼓勵與犯錯的幼兒一起討論解決方案,且通常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方案,用在他們身上就會有效,試看看!討論解決方案的步驟也是協助引導孩子思考、同時家長給予正確的資訊,接著一起實踐。

    「我們走到停車場了,抓著媽媽的袖子,帶著媽媽一塊走路吧!」

    如果從小就採用共同合作的解決方案,它會跟著孩子一起長大,當孩子慢慢成熟後,他的解決問題能力也會更加純熟。父母不可能永遠保護著孩子,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進入外面的世界時,本身能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且一起討論解決方案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情感連結,當父母真心考慮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也使得孩子的心向你敞開。

    調整你的期待

    與眾不同的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

    孩子的發展狀況不一定能符合我們的期待, 有時孩子狀況還沒有辦法加入安靜坐好的團體教室課時, 我們大人應該要調整自己的期待,而不是試圖改變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期待要符合孩子的發展與經驗累積。

    戒尿布的快慢程度也是,因為戒尿布搞的親子關係很緊張,有時最難的情況是,反而是父母本身還沒有接受「我的孩子還沒有準備好不穿尿布。」

    孩子今天做的到,但不見得疲倦的他明天也作的到,孩子的心情、身體狀態每天都有新變化。對於新技能的使用不能始終如一,對於父母來說是件不容易適應的事,但育兒就是讓父母心智也跟著成長的過程。

    溝通無效的原因

    通常在這二個基本要求沒有好好滿足前,孩子的情緒狀態就會不如預期,那就是肚子餓想睡覺

    記得先滿足孩子這二項基本需求,有時吃飽心情好,問題就解決了。

    後記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很精彩,有手足吵架、挑食、愛告狀、說謊、不收拾等狀況題的實戰經驗記錄,對於我來說受益良多。親身派上用場的一則故事是:帶孩子看牙醫(對我們來說是項挑戰)我試著讓孩子理解診所間的情況,跟七寶解釋他的情緒,沒有壓抑她的心情、也不逼迫她要變勇敢;雖她就是這麼情緒化的一看到醫生就哭了,但該完成的就是要完成,我們讓七寶知道我們有理解她,且陪著她,希望她慢慢長大可以理解其實醫生也只是溫柔的檢查牙齒而已,讓我們一起慢慢練習。

    當父母最大的福利, 就是這次搞砸了, 下次還有機會等著你!

    讓我們不斷的、不斷的學習成為更好的大人😊
    ssCC F BF  ACB
    好喜歡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故事的七寶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x
    誠品書店連結

    🔥 媽咪好評推薦!免費的1對1英文線上課

    真實體驗記錄分享:兒童美語學習記錄(4Y2M):OiKid 兒童英文課程評價及體驗心得分享

    Oikid x

    📍 採用美國國小CCSS系統教材

    📍 真人視訊(來自美、英、澳、加拿大等具有英文教學資格證書的雙語師或外師)

    📍 互動活潑有趣

    想讓您家寶貝體驗 Oikid 精品家教課嗎?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若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分享給你關心的好友!

  • 《生命重要的前三年 》閱讀心得: 新手爸媽必讀的書

    《生命重要的前三年 》閱讀心得: 新手爸媽必讀的書

    在蒙特梭利界很有名的一本經典書籍,超開心認識這本書,在此分享也希望幫助更多人得到新知。同時,也期盼自己可將所學好好應用在育兒生活中😊

    本書作者 Silvana Quattrocchi Montanaro 是義大利兒童精神科領域的醫學博士,教授兒童神經精神病學、衛生學和營養學大約 30 年;她同時也是 0 到3 歲蒙特梭利國際協會嬰兒培訓項目的教育者先驅,經常在歐美、墨西哥、日本等各地舉行研討會。但,很遺憾的是,她已在2018年3月逝世,在準備文章素材的同時,突然感受到「教育」是一件很偉大又非常有意義的項目,雖本書出版年份是1991(當時我也才六歲而己),但書中給予的觀點與方法與2021的當下卻沒有任何衝突,仍非常適用!真心讚嘆作者的傑出的創作,雖然逝世,而她給予的知識可以持續流傳下去、持續幫助父母們。Grazie!💛

    Cute Diamond Baby Girl Photo Collage  x  px拷貝 x

    了解兒童之後才能教育他,首先我們必須知道生命的本質!

    瑪麗亞·蒙特梭利

    《生命重要的前三年》 給予我的新觀念:教育是「生命的助力」,依我們對於幼兒的暸解,從生命一開始就提供適當的協助,知識對於個人的轉變,由內化影響外在的行為,透過教育的過程,就是對於生命的協助。當今社會,充滿著偉大的科技、科學力量,適當的利用,達到真正的進步。

    醫學領域背景的作者由科學的方式從「生物發展」「細胞」「神經細統」開始談起,於「胚胎」開始就於母體展開一連串偉大奧妙生理與心理的活動,胎兒與母親的密切連結,都深深著影響著彼此。人類的大腦有160億個腦細胞,但卻只用了2~4%的事實,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無限的潛能、也有因環境而產生奇妙的自我調適機能,胎兒迅速發展觸覺、嗅覺、味覺聽覺對未來的環境預作準備,所有情緒、學習能力都依不同行為存在胎兒時期,而在出現之後陸續顯現出來。

    而我本身雖沒有醫學的背景,但因身邊好友曾經與我分享「生命的啓程」從受精那一刻就開始了,也是因為得到這個訊息的我,才會很認真的養卵,希望有健康的卵子與精子結合,有一個健康的孩子,也曾經在著床後,雖還感受不到孩子物理上的存在,也真的很常與肚子中的小天使溝通、講話。身邊有經驗的媽媽們告訴要多給孩子聽音樂、觸摸肚子、說故事給她聽,在育兒的這段過程,我覺得真的是有效的,於出生後也有深刻的反饋。

    延伸閱讀:《媽媽,我記得你》閱讀心得:透過胎內記憶,得到靈魂相遇的訊息

    在懷孕期間曾經前往高雄參加了 Maroon 5 的演唱會,結果七寶還不到一歲時,有好一陣子睡覺的安撫神曲是 Memories,她真的超喜歡的,聽至少五百次以上。哈,讓我不禁回想難道是當初為了要好好對嘴演唱會而狂聽 Maroon 5的歌,也讓七寶愛上這個旋律了。

    batch IMG  x

    孕期期間也參加草間彌生的展覽,而七寶在家裡也非常喜歡那幅黃色南瓜拚圖,孩子有帶著在媽咪肚子裡的記憶的,我是這麼感受著。

    batch IMG  x
    IMG

    為什麼前三年很重要呢?
    這是幼兒大腦心智發展、活動的經驗累積、給予孩子答案、培養能力重要時期。

    「小狼人」為何不能發展人類語言呢?因錯過了兒童時代最重要的「敏感期」,受到無法逆轉的影響。

    九個月又稱為「體外懷孕期

    在書中看到這個詞覺得特別的貼切, 生命是多麼奧妙的,因胎兒頭部的大小發展已經逐漸無法通過骨盆再繼續待在母體內, 約九個月大的孩子就開始準備離開母體,繼續場外的大腦發育(新生兒頭的比例真的很大一顆),出生後,從動作協調、消化食物發展來看,需要8~9個月才能慢慢熟悉這個新世界,而在這段期間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是非常需要的,幼兒特別喜歡母親的臂彎、母親的乳房,給予她滿足感、安全感、熟悉感。這樣理解的話,才知道為什麼寶寶剛出生那半年,媽媽的疲累感真的很重,因一樣處在懷孕育兒的階段啊,而最給他最多的就是「母親」這個很難取代的角色;而「父親」可以幫助孩子獨立自主,協助幼兒脫離對於母親的依賴,給予正向的情感,是孩子的「保護者」。

    D BD EC BD FE

    給予新生兒滿滿的能量: 擁抱、 觸摸、 餵養人際互動

    書中是鼓勵親餵的, 因為這個工作其實超過母奶本身的價值, 因親餵這個動作可以讓嬰兒享受到這個情境,母親的味道、母親的擁抱、母親溫暖的身體跟心跳,當生理(母奶)跟心理(母親的依附關係)的需求都滿足使孩子感到莫大的快樂與滿足!

    另外在餵養上,作者也多次提到要依循「科學」研究有效,盡可能提供營養的食材幫助生理發育。

    而我自己本身因為只有二個月的產假能休,無法當母牛媽咪,初期與七寶之間真的少了這種甜蜜的依附感,後來孩子只喝瓶裝奶,吸吮比較輕鬆,但也好快就厭奶了(約6~7個月大時開始),回想起來或許就是沒有心理上的滿足,孩子對於食物的慾望不高。

    IMG  x

    而新生兒是非常聰明的, 擁有數10個億的腦細胞具有驅動力去創造他與母親(其它照顧者)的關係和探索這個新世界, 通常聽到孩子哭泣時, 只單純覺得是尿布濕了或是肚子餓了,猛塞一顆奶嘴安撫他,其實是很不尊重孩子的, 孩子因為感官被剝奪而哭泣,通常被安置在太善意太固定的場所,因為他感覺到無聊而哭泣,這時的哭泣是因為「無聊」,哭泣來吸引人的注意,希望能夠被抱起來、或有人陪他說話、很渴望與人互動。

    回想起來七寶小的時候也很常這樣子,坐在安撫椅上唉唉叫的,原來是要人陪玩啊!幼兒要的不是奶嘴、也不是食物。

    新生兒的「微笑」特別的溝通方式

    「人臉」是新生兒特別喜歡看的,若用溫柔的音調對嬰兒慢慢說話,嬰兒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說話者的臉部,並且很快地展開一個「微笑」當作反應。(通常這個時候心都融化了💛)聲音、微笑、眼神的結合就是特別的溝通語言。

    IMG  x

    分享一段1個月大的七寶超專心的與Auntie互動當中,超認真傾聽的的嫩嬰,二年前的我對新生兒還很惶恐與陌生呢。😅

    給予新生兒更多的空間及協助肢體發展

    從母體出來後,在新世界得到的自由感是多麼快樂、美妙啊! 盡可能的提供大又低的床面,停留在地面越久越好,並擺放一面鏡子讓孩子看到自己是怎麼移動的, 藉由觀察大人的行為而學習並且調整自己,好比像是芭蕾舞者會看著鏡子調整姿勢一般,約7個月大時可以加一條橫木,試著握著它站起來,讓幼兒有「我能自己做到」的成就感。

    協助提供安全的環境、讓他盡情地探索, 當他對外在的環境感到信任時, 會更放心的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自信心的陪育也是由此而來。

    在此分享如何佈置新生兒房的影片:(無床欄的低床面、軟墊、一面鏡子、有不同觸感又安全的小物品),且要信任新生兒能夠感測自己快要掉下來,並且會將自己拉回。(而我們早期就備好感恩牌嬰兒床了,遊戲時才會孩子放在地墊上,沒有親身體驗過這樣的新生兒空間)

    樂於參與日常工作的幼兒

    幼兒喜歡幫忙家務這點,蒙特梭利有解釋的很清楚,大人和小孩想要完成的目的不同:「幼兒在工作是在於創造自己成為想要變成的人。成人工作只是為了改善環境,而幼兒工作為了改善自己,而獲得更多成就感。

    只要把工作做好,便會感到快樂、滿足,就會吸引孩子繼續做下去,當作發展的機會,使個人有進步;進而強化安全感與自尊心。(我們成人的世界也是如此,若工作帶有愉悅又正面的意義,當然就的很開心囉!)

    我最喜歡請七寶搬小椅子、拿毛巾、收玩具⋯⋯等幫忙了,因我每次都在她的臉上看到有點「自信」的笑容。🤗

    了解大腦潛能與吸收性心智

    愛心的照護、正確的刺激、正確的訊息傳達有效於幫助幼兒的理解及產生共鳴。如透過圖畫、接觸、臉部表情,訊息可被傳遞的更好。溝通與學習的困難,通常不是智力低而引起,而是在基本認知結構缺乏共鳴,我們可以利用不同的感官策略,設法與他溝通的更好。如「手作」、「多媒體教學互動」

    提到這部份我個人很有感是,雖大家倡導不給孩子看電視,但個人的實際的教養經驗,七寶看了巧虎的動畫,理解得更好,學得更快了!像英文音樂的歌詞情境也是,若只是單純的看文字、圖片、 旋律,孩子本來不是很有興趣,但看了Youtube生動的影片,反而很有印象,也更加有興趣,可以聽個N次。所以個人不排斥給孩子看影片,但要控制觀看影片長短電視保持距離,最近也考慮要來體驗看看Lingumi,也很期待七寶學習外語的新火花。

    書中提到若能兩腦半球(左半球、右半球)越能一起工作能做的事情就越豐富。通常「聽話」時多用左半腦;「聽音樂」多用右半腦,我們要試著提供合適的刺激,有助於發展心智的最大潛能。

    延伸閱讀:《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閱讀心得: 利用腦科學,培育影響下個世代的孩童全腦心智

    brain x

    「吸收性心智」是指生命給予幼兒最大的幫助,每一個學習的過程都是無意識吸收的形式,使得新知毫不費力的被吸收,累積的經驗對於孩子有特別的記憶,協助新環境的定位、安全感。人們常說小孩就像是一塊海綿,也是非常有感的,Garbage in, Garbage out! 那麼我們該給正確的信息,提供適當的工具:桌子、椅子、工具、餐具⋯等幫助幼兒的發展。

    語言前期(出生至12個月)、語言後期(12~36個月)

    語言的能量在幼兒身上不斷的累積,到1歲時已可使用3~4個字,與幼兒說話時,要說清楚且注意用詞的表情,不要口嘲笑或戲弄孩子,幼兒需要對自己的溝通能力有信心,才會繼續嘗試。真實的世界是幼兒直接接觸經驗最好的開端,我們應該提供真實的訊息給孩子幫助他們來了解這個環境。

    學習不同的語言,越早開始越好,因我們該運用科學知識的結果,善用「語言的敏感期」(0~6歲)神奇的大腦是可以很容易執行這個奇蹟。

    Terrible 2 and Terrible 3「自我認可的危機」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都會進行重大的轉變,而帶來積極的一面,也必須證明自己能夠面對新的事物、可能性來獲得更有利的個人成長,這是朝向生活品質更佳的驅動力。 我們必須得了解且透過這些發展來協助新生兒,雖然他們體型很小,但有無窮的心智能力,甚至擁有生理能力, 只有能在協助他們表達的環境中才能得到見證。(需要耐心與愛!)

    兩歲半到三歲之間為人格建構中的「反抗危機」, 開始出現「我」的意識, 我們大人應該尊重孩子, 試著讓他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學習在不同的選擇之中知道後果再做決定。 這個年齡可以建立漸漸增進的平等關係,可以得到更多心智發展。比如:學習閱讀、了解其他文化,我們應該選擇「民主」,而避免讓小孩花費精力在消耗對抗不了解他與反抗他的環境之中。

    「我們要去動物園還是超巿?」 讓孩子有能力做選擇,並尊重他的決定,這是他自我意識的最佳糧食,可以成為一個更堅強、願意分擔責任、學習與他人合作的人。

    對於幼兒我們要小心的做承諾,不要忘記或敷衍答應孩子的事,千萬別低估他們的能力, 給予幼兒尊重、體諒跟建立誠實的關係,證明我們是可以合作的。

    延伸閱讀:認識你的兩歲孩子

    針對這門課題,我自己很喜歡參考羅寶鴻老師的方式,他那和善又堅定 Kind and Firm, 並且常常回答家長的提問,能夠幫助我預習☺ (因為目前還沒有強烈的體驗到與七寶這樣的關係變化)

    尊重孩子不等於討好孩子有原則與堅持

    後記

    由於是在七寶2y時才接觸到這本書,本書的主題0~3歲已過一半了😆 但在閱讀的過程,也一便回味嫩嬰時期的育兒生活, 以及提前預習孩子之後的發展,希望我們的親子關係可以親密又美好的,以後與七寶的應該就像好姐妹一樣吧!🥰

    誠品商城購買連結

    collage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Be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Life 
    (Mountian View, CA: Nienhuis Montessori USA 1991)
    (台灣出版社:及幼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1995/07/01)

    🎉  限量名額開放!小壽星專屬故事錄製 🎉  費雪阿姨誠心為每位小壽星創作專屬故事,打造孩子獨一無二的童年回憶!✨ ✍️ 填寫預約表單

    📚 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
    Fish 錄製了一場「如何說故事給孩子聽」的線上分享。歡迎來信索取影片回放的收看連結唷!

    收聽 費雪阿姨說故事 兒童 Podcast |幼兒睡前故事兒童故事繪本 其它集數

    OIKID x

    Hi, 我是正向教養家長講師 Fish,喜歡推廣正念、閱讀、記錄親子旅遊!2024 推出「費雪阿姨說故事」兒童Podcast頻道。我深受正念的影響,將覺知、安定教養融入育兒生活。正念的力量能夠引領我們走向溫暖的光芒!歡迎追蹤 Fish與七寶游世界粉絲團,加入正念育兒的族人,訂閱我的電子報 😊 成為筆友及獲得私密故事喔 💛

    您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用聲音陪伴你的「說書 Podcast 」